内 容:
东莞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了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发展蓝图。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企业家队伍作为支撑。站在“双万新起点”, 开展东莞“企二代”培养工程,打造高素质新生代企业家队伍,既是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双万”新起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最大限度凝聚起民营经济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工作合力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大多是传统产业,亟需提升和拓宽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产业知识和经营思路,未来5至10年也将面临企业转型期和领导更替期的双重挑战。东莞民营企业“企二代”的教育培养存在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荣誉供给不足、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制约了“企二代”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步伐。
建 议: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民营企业“企二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引导民营企业“企二代”辨别政治是非、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加强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健全民营企业“企二代”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东莞民营企业“企二代”数据库和人才库,推动把民营企业“企二代”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到东莞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依托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莞商学院、专业培训机构等,对民营企业“企二代”人才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企二代”进行轮训,让其成为讲政治、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
三是设立民营企业“企二代”培训专项基金。目前我市虽然制定《东莞市“十百千”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行动方案》,但由于各部门培训经费有限,课程设计仍以普惠性为主。建议市财政设立青年企业家培训专项基金,在全市遴选一批领军型、新锐型“企二代”,打造“企二代”培训品牌课程,有效激发“企二代”企业家的超前眼光和进取心,让更多有能力素养和社会责任的“企二代”群体成为未来东莞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四是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度。确定一批社会形象好的成功企业家或党政领导干部,对民营企业“企二代”进行传帮带培养。创新民营企业“企二代”挂职锻炼举措,建立民营企业“企二代”赴政府部门挂职锻炼长效机制,定期遴选优秀民营企业“企二代”到与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使民营企业“企二代”充分了解政府部门运用市场化的思路、法治化的办法,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促其健康成长。
五是加强民营企业“企二代”政治关爱。对于政治素质较好、能诚信合法经营并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民营企业“企二代”,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劳动模范评选等方面,适当增加相应的名额和比例。发挥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主动吸纳民营企业“企二代”加入领导班子,鼓励和支持其参政议政。推荐优秀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家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及国家、省、市先进评选,发现和树立一批民营企业“企二代”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是提升民营企业“企二代”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和推动解决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适时出台相关惠企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家创业创新服务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融资服务,加大创新要素资源保障,引导民营企业“企二代”坚定发展信心,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机遇,适时转型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
尊敬的陈国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东莞民营企业“企二代”健康成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市一直以来采取多项举措加强民营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家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青年企业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和“I东莞”、“南方+”等新媒体,宣传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引导民营企业“企二代”辨别政治是非、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发展信心。2021年,市工商联举办了5场“百场党课进千家商会万家民企”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选派青年企业家参加全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举办市工商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班、东莞市非公企业“红菁学堂”青年党
—1—
员出资人培训等,有效筑牢青年企业家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加强教育培育,促进能力素质提升
以东莞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为平台,以32个镇(街道)工商联青年工作委员会为抓手,强化商会组织和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举办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政策宣讲会,开展“数字经济与东莞高质量发展”主题培训,举办东莞市青年企业家2021年第一期“才智青企”——“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投资热点”专题讲座,联合青企联、四川大学举办青年企业家领航计划高级研修班,持续推进“企业家工商管理在线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各自优势,帮助青年企业家提升能力,把握发展机遇。通过“莞商学院”企业家面对面活动,及时传播政策、传递信息,打造政府、专家、企业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核心模块课程,及时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解惑释疑。在培训方式上,举办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走进成功企业等形式丰富多样的培训。2021年,举办民营企业家课堂3期,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活动6期,政策解读会5场,累计培训人数1644人次。
(三)搭建发展平台,提升创新拓展能力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企业家克服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动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商联、工信、金融、科技、税务等多部门合作,开办“政策法规大讲堂”,举办政策解读宣讲会,推动惠企政策落地。2021年,市工商联与东莞市税务局联合搭建“税企心桥”联学共践平台,开
-2-
展
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企业解决了466个涉税问题。发挥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工作委员会作用,联合有关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提高融资对接效率。组织青年企业家作为东莞工商界代表团成员,赴洛阳、郑州、铜仁等地考察,参加海博会、广交会、进博会、台博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促进对外经贸交流,拓展青年企业家视野。
(四)加强政治关爱,鼓励支持企业家参政议政
推选一大批新生代企业家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工商联换届为契机,注重吸纳新生代企业家加入市镇工商联领导班子,组织召开市领导与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2021年,一批青年企业家成功当选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以及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现有17个界别共249名委员,其中企业家38人,共提交政协提案16份,团市委引导和支持“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团组织814个,2019年至今,先后完成二批6人次的挂兼职副书记和四批62人次挂兼职干部遴选工作,其中1名兼职副书记、14名挂兼职干部来自企业。树立了一批民营企业和个人先进典型,2021年,广东省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东莞深能源樟洋电力有限公司等3个团支部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冯欢(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等10名民营企业工作者获评为团省委、团中央表彰的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3-
下来,我市将以落实《东莞市青年发展规划》和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为主抓手,立足“双万”新起点,结合我市即将进入新老一代企业家交棒高峰期的实际情况,以“红菁学堂”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新生代企业家“四大培育行动”,团结带领青年企业家投身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品质提升等主战场,在“双聚焦”、“双实现”等中心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
以《东莞市“十名领军、百名骨干、千名创星”新生代企业家认定办法(试行)》认定的10名领军人物、100名骨干力量、1000名创业新星为基础,建立人才库,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人才库进行动态更新调整。筛选一批党建理论深厚、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企业家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导师,充分发挥老党员企业家“传帮带”作用。依托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等资源,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对青年企业家进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实施多维度企业家培训工程。
依托莞商学院打造东莞企业家俱乐部,以培养跨界思维和战略眼光为目标设计课程,帮助东莞企业家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需求。完善青年企业家常态化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莞二代”积极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培育更多的“创二代”“科二代”。积极推进科技型“双创”人才参与企业家培训活动。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到高新园区、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4-
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提升新时代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精准匹配,推动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高效衔接。
(三)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家成长导师制度。
邀请优秀的“创一代”企业家和新生代企业家举办企业家思享会,共同研讨本土优秀民营企业成长案例,分享创业历程和心得体会。选取一批社会形象好的成功企业家,通过实地调研、课题探讨等方式,为青年民营企业家的企业发展把脉,帮助青年民营企业家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找准发展方向,扩大“朋友圈”,助推做大做强,引导青年民营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家国情怀。
(四)加强民营企业“企二代”政治关爱。
分批选派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培养锻炼,按照“每月列席一次工作会、参与一项重要工作”等要求,提高新生代企业家经营管理、项目统筹、沟通协调、政策运用等能力。加大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安排力度,将新生代企业家纳入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扩大评价对象范围,在各类政治安排、社会安排、荣誉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逐步增加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会中新生代企业家的比例。推荐优秀民营企业“企二代”企业家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及国家、省、市先进评选,发现和树立一批民营企业“企二代”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构筑服务平台,助力“企二代”接好棒。
-5-
组织发改、工信、商务、投促、税务等涉企工作部门(单位)深入新生代企业家企业联动开展“进企解难”、政策宣讲、银企对接、项目对接等服务。组织青年企业家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项目对接会、政策宣讲会,加强交流合作,拓宽发展思路和站位视野。加强与司法部门、职能部门、仲裁、律协等单位的合作交流,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合作沟通机制。配合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各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座谈,推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让出台政策更接“地气”,助力“企二代”接好棒,引领企业实现更大发展。打造一批企业代际传承示范基地,加强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