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作为食品安全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构建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和食品安全问题。广东省政府将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纳入2020年民生事实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东莞在省的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深度结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数据科学等前沿技术手段,成功打造我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全市1810家学校食堂及集体配餐单位均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累计归集各类基础建档信息5.11万条、过程管理信息306万条、食材采购信息68万条,成功实现精准智慧监管。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我市在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明厨亮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昂,长期运营较为困难。监管部门、学校、食堂运营企业均反应全面建设运营维护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成本巨大,长期坚持较为困难。其中,监管部门主要反应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人员配备、执法装备等明显不足,难以全面、及时地跟进平台的预警信息处理。学校、食堂运营企业主要反应建设维护“互联网+明厨亮灶”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如果不能解决经费来源,长期运营维护将面临难以为继的问题。

  二是社会共治共管作用没有真正全面激活。目前主要还是监管部门、学校和食堂经营企业关注和使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家委会、家长、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对平台的关注度不够,平台的端口并未真正向全社会放开,调研问卷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家长、学生完全不了解“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更不知道如何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监管部门、学校及食堂运营方出于种种考虑,也没有全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学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是向其他领域全面推广的力度不够。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已经成为我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样板,成功经验应当积极向机关食堂、企业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集体食堂和其他餐饮机构等领域拓展延伸。


建    议:
  针对上述问题,经认真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建议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内容,建立财政、人事等相关保障机制;加快构建镇街综合执法机制,把平台预警反馈信息的处理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和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范围,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配备必要的基层执法装备,确保基层执法力量能及时、全面处置“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反馈的信息。

  二是加大宣传应用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尽快面向家委会、家长和学生等重点群体开放平台端口,定期向社会公布平台的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切实营造全社会参与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全面构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是加大总结推广力度,推动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认真总结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全面推广经验的渠道,以企业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及其大中型餐馆为重点,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向各个领域延伸,为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做出贡献。同时,及时总结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的东莞经验,力争在这一领域创建东莞经验、擦亮东莞品牌,争取在走在全国前列。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市场监管局

民革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明厨亮灶” 项目》(第20220274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我局抢抓市场监管总局赋予东莞在大数据监管和智慧监管先行试点机遇,以前瞻性、创新性思维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餐饮安全监管领域的试点应用,实施全量数据分析的智慧监管。通过采取“三强”系列措施实施高站位工作推动,全市1843家学校食堂已经实现全覆盖建设应用,同时还将建设应用工作扩展到了部分社会餐饮单位和单位食堂,率先在食品餐饮安全监管中实现智慧监管建设新突破。
  2021年,我局认真落实市政府领导提出“抓好应用,做到建而好用、管用,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的工作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运用的函》(东食药安办函〔2021〕1号),明确智慧监管系统应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采取定期排名通报、约谈后进等手段强化智慧监管应用成效,及时总阶段性应用经验,推动系统平台更新迭代,引入新的监管要素,持续深挖智慧监管效能。2021年,系统已累计归集各类基础建档信息4.83万条、过程管理信息251万条、食材采购信息48万条;推送预警信息16.4万条,精确排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失效1257人次,直接排查停用高风险食材1694批次,及时有效消除化解了一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平台对食品安全管理成效提升明显。
  2022年,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落实餐饮质量提升行动“餐饮服务规范年”相关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应用的工作意见》,明确体全市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经营网络订餐的月订单量在8000以上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且每个镇街辖区在至少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区或大型商圈引导推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的年度工作目标。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原则下,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市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通过持续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应用的覆盖面,进一步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我局采取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结合辖区实际,制定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安排,分片区分步骤推广。同时,积极与卫健、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协作,通过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推动作用和行业协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系统建设;积极与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沟通,争取对开通“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商户给予流量扶持等优惠政策,助力餐饮服务经营者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餐饮服务经营者愿意、主动加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积极协调各类网络运营商,鼓励其深度参与建设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提升整体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积极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提升开通“互联网+明厨亮灶”商户在平台的识别度、知名度、品牌度,进一步提高社会餐饮商户参与“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280家社会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应用。
  下来,我市将以经营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医院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和校外托管机构食堂为重点突破,鼓励全市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全面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教育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