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老龄化问题一直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也不例外,截止2020年底,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5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09%,随迁老人数量快速上升,整体呈现区域分布不均、城区老年人口多、偏远乡镇老年人口少的现象,我市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和积极推进国家老龄化战略的确立,我市在养老方面也推进了居家养老、“长者大配餐”等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的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问题,但随着养老需求多样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更多关注,如何让老年人“焕新”,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体验,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延续老年群体的生命价值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早在2001年成立东莞市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初创、推进和规范化发展的历程,东莞市老年大学和东莞市老干部大学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迁入人口的增多,老年教育也面临如下问题:
1.各镇街基层老年教育基础薄弱,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由于老年教育急迫性看起来不强,各镇街重视程度较弱,且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时,在各个镇街园区老年大学数量少、规模小、老年教育开展较少,基础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
2.管理机制尚未理顺和健全。老年教育作为一个新兴事务,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市政府发布《东莞市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但由于部门责任不够清晰,部分镇街未有相应的主管部门,管理机制未理顺也不够健全,老年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3.开展老年教育的社区偏少,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需求。由于管理机制、管理办法、财政投入机制等不够明确,各镇街、村社区此项工作推进缓慢,仅有1/5村(社区)开展老年教育,开展数量少,根基不牢,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4.老年教育参与程度低。从我市老年人参与程度来看,相比广州等大城市,参与积极性较弱,部分镇街的老年教育参与率为零。
建 议:
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确立老年教育的定位,理顺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快建立老年教育实施和管理相关细则、政策,明确权责、分工,确立规划,做好统筹部署,建立完善的管理、实施、考核、财务机制,保障老年教育机制的长效运行。
2.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全覆盖。在理清管理机制基础上,立足现有的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大学等场地资源加快推进老年教育在各镇街、村(社区)全覆盖的落实。
3.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构建不同人群特征的老年教育体系和课程。老年教育的对象、目标和内容有多元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多元服务主体的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等力量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的等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征设立老年教育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的需求。
4.以“互联网+”为抓手,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多渠道学习模式。立足东莞市老年大学、东莞市老干部大学、以及广东老年大学东莞学院(东莞开放大学),发展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建立学习网点,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终身学习网络。
5.加大宣传,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大对“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的宣传,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对老年教育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积极倡导“积极老化、活力银龄”的养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