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将智能制造打造成广东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在《“东莞制造2025”规划》中,东莞也明确提出: “到2025年,将东莞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东莞制造2025”规划的总目标。
  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东莞智能制造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华为终端、OPPO、维沃移动通信优先公司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企业名列前茅。东莞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已经涌现一批骨干企业。如智能装备领域的新泽谷、凯格精密、大族激光、正业科技、南兴装备、李群自动化、劲胜精密等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企业。
  存在问题:
  一、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东莞很多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偏低等问题,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组装进行生产,对国外技术存在较强的依赖性。
  二、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紧缺。技术研发人员、高端科研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稀缺,已成为东莞市各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大数据显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东莞仅为83.1人年,落后于无锡、深圳、宁波等城市,再一次印证东莞高水平人才紧缺。智能制造产业涉及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这一过程中既有硬件的更新,也有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因此对研发人员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三、智能制造的总体发展战略依然尚待明确;技术路线图还不清晰;发展的协调和管理未完善;智能制造政策和标准体系尚未统一,导致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存在较多的障碍。
  四、产业与金融融合有待深化。东莞金融与只能制造企业融合程度不高。东莞智能制造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建    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研究制定“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持续引导制造业行业企业加快推进智能转型、效益提升。

  二、强化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一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东莞市智能制造企业强化与国内外高效、科研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智能制造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以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为契机,推动其引进国内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文采,加强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二是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鼓励东莞市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单独或联合其他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强化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鼓励东莞智能制造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推进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为企业量身培养技术骨干;优化人才配套服务。对东莞市智能制造企业的高端人才和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高管及技术带头人,开辟子女教育、就医的绿色通道,提升高层次人才生活环境;为各层次人才提供周到的生活配套服务,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优化人才公寓的申请管理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四、优化金融资源扶持机制,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化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与管理,优化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支持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民间资本投向东莞智能制造企业。

提案者: 凌志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