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据国内统计显示,在我国部分城市,发病率已经跃居第二位,并持续上升。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大肠癌排列第五,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区。据东莞市疾控中心介绍,2020年东莞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东莞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结直肠癌排第三位。

  大肠癌由于早期症状多被忽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影响预后。但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5~7年,是国际上公认的属于少数几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达到治愈的癌症之一,而且具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后良好的特点,它可通过人群筛查实现早期发现。因此,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在大肠癌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筛查发现后,还是可以很好治愈的,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有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因此早期进行大肠癌的临床筛查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也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和人群饮食结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非常明显,并且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成为大肠癌患者,发病高发期已从60岁降至40岁。

  大肠癌的预防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消除病因,另一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建议在东莞全市推行大肠癌免费筛查,既是贯彻落实“健康东莞”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一项群众办实事重要举措,是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近几年来,我市石排、厚街、高埗等镇在辖区范围内先后都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市开展更多免费筛查项目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建    议:
  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大肠癌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自我防控和主动参与筛查意识。开展筛查工作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向筛查参与对象说明筛查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获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详细告知知情同意书内容并回答参与对象的问题,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在人群中特别是青年中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在导致大肠癌的所有危险因素中,饮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理论上可预防至少70%的大肠癌。针对一般人群,调整饮食方式,例如增加膳食纤维、 绿叶蔬菜、叶酸和钙的摄入量,减少红肉(指牛肉、羊肉、猪 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另外,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精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所以通过戒烟、戒酒、合理的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三、 利用我市三级医疗机构多的优势,在社区或者乡村开展定期健康讲座,并发放相关资料。同时,开展入户调查,安排人员到各村完成问卷调查、抽血、收集大便检测这三项筛查项目。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档立卡,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基本筛查,必要时直接转诊。

  四、由政府出资,在辖区内免费为40—74岁常住居民提供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粪便隐血试验检测及健康咨询教育等服务。在居民通过粪便DNA检测初筛后对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镜筛查检查疑有问题处予以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提案者: 鲍煜,郑俊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