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据国内统计显示,在我国部分城市,发病率已经跃居第二位,并持续上升。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大肠癌排列第五,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区。据东莞市疾控中心介绍,2020年东莞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东莞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结直肠癌排第三位。
大肠癌由于早期症状多被忽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影响预后。但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5~7年,是国际上公认的属于少数几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达到治愈的癌症之一,而且具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后良好的特点,它可通过人群筛查实现早期发现。因此,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在大肠癌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筛查发现后,还是可以很好治愈的,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有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因此早期进行大肠癌的临床筛查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也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和人群饮食结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非常明显,并且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成为大肠癌患者,发病高发期已从60岁降至40岁。
大肠癌的预防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消除病因,另一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建议在东莞全市推行大肠癌免费筛查,既是贯彻落实“健康东莞”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一项群众办实事重要举措,是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近几年来,我市石排、厚街、高埗等镇在辖区范围内先后都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市开展更多免费筛查项目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建 议:
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大肠癌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自我防控和主动参与筛查意识。开展筛查工作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向筛查参与对象说明筛查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获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详细告知知情同意书内容并回答参与对象的问题,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在人群中特别是青年中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在导致大肠癌的所有危险因素中,饮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理论上可预防至少70%的大肠癌。针对一般人群,调整饮食方式,例如增加膳食纤维、 绿叶蔬菜、叶酸和钙的摄入量,减少红肉(指牛肉、羊肉、猪 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另外,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精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所以通过戒烟、戒酒、合理的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三、 利用我市三级医疗机构多的优势,在社区或者乡村开展定期健康讲座,并发放相关资料。同时,开展入户调查,安排人员到各村完成问卷调查、抽血、收集大便检测这三项筛查项目。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档立卡,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基本筛查,必要时直接转诊。
四、由政府出资,在辖区内免费为40—74岁常住居民提供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粪便隐血试验检测及健康咨询教育等服务。在居民通过粪便DNA检测初筛后对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镜筛查检查疑有问题处予以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尊敬的鲍煜、郑俊彦政协委员:
两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在东莞全市推行大肠癌免费筛查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局职能,经综合各会办单位的意见回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实施癌症防治,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近年来,我市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广东2030”规划》及《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癌症防治体系,积极做好癌症预防,通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各医疗机构癌症诊疗能力、健全死因监测和癌症登记报告制度等措施,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2020年,我市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9.96%。
我局建立我市癌症防治技术指导机制,每年组织制定《卫生健康系统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方案》,将各医疗机构的肿瘤宣传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评分。组织各镇街(园区)开展重点高发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市癌症防治中心)组织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癌症防治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为我市癌症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成立癌症防治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市相关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市级防治机构指导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制定本单位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报告流程并组织实施。规范开展防癌体检,制定常见癌症规范化防癌体检方案和流程。
(二)开展防治宣传,提高全民癌症防治知识
我市自2014年起作为国家肿瘤登记点,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手册》,在全市医疗机构连续登记我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近几年监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位居我市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三位,发病率呈平稳上升趋势,数据标化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影响较大,是造成我市居民减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肠癌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5-7年,是国际上公认的属于少数几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达到治愈的癌症之一。在导致大肠癌的所有危险因素中,饮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尤其重点关注。
为提高居民对大肠癌的认识程度,提倡早期筛查, 提高早诊早治率,我局组织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市级防治机构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常年开展癌症防治宣传,编制发布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部分医疗机构体检科设置了大肠癌体检专项供居民自主选择;通过举办癌症防治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公众号发布推文等,在显眼位置张贴肿瘤宣传海报、在相关科室派发肿瘤宣传资料,利用电子LED屏24小时滚动播放肿瘤宣传知识。市癌症防治中心(市人民医院)定期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宣讲,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另外,我市积极开展全民健康促进活动。建设权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推进以“三减三健”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
(三)推进早期筛查,健全癌症筛查长效机制
我局组织制定适合我市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方案,市级防治技术单位制订大肠癌筛查技术方案,加快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积极推动在东莞推行大肠癌等免费筛查。试点开展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如贵提案谈及的“关于厚街镇、石排镇、高埗镇开展的大肠癌筛查”;支持区域中心医院建设“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加强筛查后续诊疗的连续性,将筛查出的癌症患者及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提高筛查和早诊早治效果,进一步提高重点癌种早诊率。健全癌症筛查长效机制;依托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癌症筛查管理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供癌症风险评估服务,使居民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引导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体检,加强疑似病例的随访管理,针对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加强防癌体检的规范化管理,推进建设以癌症防治为特色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示范机构。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健康促进, 提升大肠癌防治认识
组织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及社区医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大肠癌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深入镇街、村(社区)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多元化宣教平台,提高居民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继续重视加强针对青年人群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 提倡戒烟、戒酒、合理的体育锻炼,提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将癌症防治的知识和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大肠癌患病风险。
(二)鼓励主动体检,树立早诊早治正确观念
组织各市属及三级医疗机构联合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大肠癌症防治咨询、义诊、入户调查等服务,结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档立卡,提前做好筛查的必要告知;普及早期筛查有助于预防大肠癌,尽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使符合筛查条件的市民能主动接受体检;提高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率,必要时直接转诊。倡导各级医疗机构针对大肠癌制定个性化体检服务包,并将服务包制定情况纳入对各级机构的考核方案。
(三)继续完善方案,争取早日实现免费筛查
经会办单位财政局反馈意见为,目前贵提案提出的免费筛查项目没有纳入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暂不宜纳入免费检测项目。下一步, 我局将继续组织有关专家,完善大肠癌筛查方案,加强与市财政局沟通,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早日实现我市居民大肠癌免费筛查服务。
感谢你们对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