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省委省政府制定的“1+1+9”战略部署也逐步落地,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在2021年又新晋为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理应在湾区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除了经济和产业发展外,东莞在文化教育艺术方面也因加强与港澳地区深度融合,切实推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而近些年,东莞与港澳在青少年尤其是少儿文化艺术教育交流方面,仍因各种原因导致交流渠道不畅、沟通机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民间经贸沟通紧密,但文化教育交流欠缺。

  目前东莞港澳资企业超过8000家,占外商投资企业的六成以上,是东莞四十年来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东莞有将近70万的港澳同胞在这里居住和生活,两地的经贸往来十分紧密和频繁。虽然三地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但因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不同而导致民间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并不多,三地之间尤其是青少年存在巨大的心理隔膜。

  二,政府层面的沟通交流侧重于青年创业就业的多,而少儿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少。

  2021年,市政协、市委台港澳办和市商务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潮起大湾筑梦东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创新加强莞港澳青年交流与合作”专题调研座谈会、湾区青年律师交流与合作沙龙等多场活动,都是重点推荐东莞对港澳青年的创业就业优势和吸引力,强调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对接,而很少涉及到青少年尤其是少儿的文化教育领域。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融合,更需要从小增强港澳少年的祖国认同感和亲近感。

  爱国也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香港地区出现非法“占中”、抵制“国安法”等过激事件,部分青年不理智非法打砸抢烧,其根本原因是基础教育有问题,缺乏对祖国的认同感,受西方反华势力鼓吹的所谓的“民主、自由”所欺骗,因此必须加强沟通,增进港澳新生代对内地信任和了解。


建    议:
  鉴于以上原因,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示范先行”的原则开展港澳青少年的双向交流学习,并由相关部门组织设计,突破制度壁垒,尊重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形成固定的机制和通道。

  一,举办少儿艺术节和体育赛事加强交流。

  在内地教育“双减”背景下,东莞的青少年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会加大艺术类体育类教育的培养力度,而港澳地区因教育制度不同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可通过举办港澳少儿语言艺术节、少儿足球邀请赛、少儿舞蹈大赛等赛事,加强双方的交流互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二,充分利用学校研学的机会增加双向的认识和理解。

  东莞与香港、澳门文化相同、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经济相连。莞港澳三地在语言、建筑、民俗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地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东莞市近代史开篇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东莞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港澳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开发设置相关研学课程,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大国自信心。

  三,出台港澳籍学龄儿童入读东莞更加便利的政策。

  2015年起,东莞将香港、澳门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纳入积分制入学对象范围,与东莞市其它具有中国国籍的非户籍适龄学童一样,按积分制形式申请入读公办学校。目前因大湾区建设,三地人才交流创业会更加频繁,数量会更加庞大,因此需要调整政策,或降低门槛。适应变化。

  四,可开展友好学校结对。

  可选择安排一批三地中小学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以示范带动的形式待时机成熟整体铺开,扩大交流范围和层次。

提案者: 王伟雄

教育局

王伟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东莞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学习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积极开展莞港澳青少年体育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我市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和体育交流与合作,推动莞港澳青少年儿童在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方面的交流交往。
  (一)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一是以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指导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举办首届粤港澳青年文化节、莞港版权对接与创新创业活动、松山湖粤港澳双创青年行活动。二是支持东城文化服务中心大型民族神话儿童剧《龙的传人》赴香港、澳门演出。三是依托东莞玉兰大剧院的演出平台优势,联合深圳、惠州、珠海等地大剧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剧目展演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动合作,发挥粤港两地资源优势,共建共享一流的文化演艺平台,丰富青少年文化艺术生活。由于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粤港澳优秀剧目展演季未有实施,2022年演出项目计划暂缓。四是依托东莞市少儿艺术花会平台,推动在莞学习的港澳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促进莞港澳少年儿童艺术交流。
  (二)在体育赛事交流方面。2019年,组织东莞代表队参加亚洲城市田径邀请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篮球赛、香港城市田径锦标赛、澳门先进杯游泳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展示东莞体育竞技水平。组织举办2019第二届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东莞·麻涌站),打造展现文旅体融合发展品牌体育赛事。2019年、2020年组织举办“邹振先杯·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青少年田径邀请赛”。2021年,派员参加“2021金沙中国澳门国际十公里长跑赛”,取得优异成绩;支持举办2021年香港赛马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展计划网球培训第5期东莞站培训活动,该培训首次走进东莞,为东莞的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网球教学资源。此外,在全省率先举办东莞市民运动会,多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队伍参加比赛,促进了大湾区城市间体育交流。
  二、利用学校结对交流和研学活动助力双向认识和理解
  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中小学积极与香港的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关系,今年新增两所学校(松山湖北区学校、石龙第三中学)与香港学校结缔成为姊妹学校。目前,我市共有47所学校与香港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积极组织有关学校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2022年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及汇演活动,报送小学、初中、特殊教育类作品。遴选五所典型姊妹学校的成功案例,分享总结姊妹学校在结缔中的成功经验并为更好地搭建粤港澳姊妹学校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因受疫情影响,两地学校互访活动暂缓,姊妹学校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交流,确保“停访不停联”。线上交流活动主要有:师生线上见面会、师生线上演讲比赛;师生线上才艺展示与切磋;线上师生教学交流等活动。姊妹学校之间研学实践方面的交流合作因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暂停东莞中小学校到港澳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今后将视疫情防控情况再恢复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目前市教育局正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东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开发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国防科工、劳动教育、自然生态等6大主题研学实践课程,丰富莞港澳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资源。
  三、支持港澳籍学龄儿童在东莞就读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粤教基函〔2019〕70号)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对港澳居民子女在湾区内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人士随迁子女,可按当地制定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入读义务教育学校。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规定,对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或居民随迁子女予以当地随迁子女同等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港澳籍学生可通过积分入学和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入学。符合条件的港澳籍学生可通过积分入学政策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享受政府民办学位补贴,也可通过高端人才、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民办学校。
  下来,我们将秉承“交流互补,合作双赢”的宗旨,进一步加大东莞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学习。一是继续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以及全国篮球城市等优势,依托文化、体育场馆的阵地作用,加强部门间协作,拓宽渠道,吸引更多莞港澳青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交流和体育赛事活动。二是继续鼓励莞港姊妹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间双向认识和理解。三是继续统筹做好港澳居民子女教育服务工作,增加学位供给,深入推进教育扩容千日攻坚行动,满足港澳子弟教育需求。四是加强与广东省教育厅的沟通,在省教育厅指导下争取更多东莞学校与香港学校结对成为姊妹学校,同时积极研究探索莞港澳幼儿园缔结“姊妹园”,推进莞港澳三地中小学结为“姊妹学校”。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