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大湾区发展建设应重点关注提高大湾区内民众生活便利水平及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日益密切。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广东省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计41.85万人。然而,随着东莞市港澳居民子女就学的需求日渐旺盛,港澳子弟就学学位的充足性、申请流程的便利性及三地课程设计的差异性等问题亦日益突出。针对以上背景,结合个人在内地港人联合会的工作体会及相关调查等,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建 议:
一、建议研究在莞设立“港澳子弟学校”及“港澳子弟班”
(一)建议背景
现时,由于港澳地区学校课程与内地城市的教学进度及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港澳居民子女入读内地学校时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除此以外,基于大湾区人员流通日益密切的背景,部分港澳学生未来如有回港继续就学的计划,同样存在一定的困难。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应规划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深圳市自2008年开始推出衔接香港课程的港人子弟班,至现时已有18所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广州市自2019年开始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现时已有9所学校开设25个港澳子弟班及1所港澳子弟学校,整体上能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各试点学校、班级积极探索开展特色课程和双语教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港澳学生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激发港澳学生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念。
(二)研究在莞设立“港澳子弟学校”及“港澳子弟班”,以此为契机探索对粤港澳三地教育体系的特色进行融合与发展,将极大有助于缓解港澳子弟就学所面临的学位不足及教学内容差异大等切实问题,为港澳籍学生在内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多元选择。
(三)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
二、建议研究针对大湾区居民优化积分制入学条件
(一)现时港澳籍学生在莞入学政策
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三地市场互联互通水平、生产要素及人员的流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高效性与便捷性是重要的促进因素。目前,持有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户籍的在莞人士子女的就学主要为积分制入学政策,有关入学条件与其他城市一致。
(二)为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内教育资源的供给与保障,协同促进大湾区的融合互通,建议研究优化大湾区居民子女积分制入学政策,对部分条件提供一定优惠。
建议: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与东莞户籍学生拥有同等入学政策:
1、港澳籍适龄儿童其父母任一方为本市户籍;
2、港澳籍适龄儿童其父母均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且均非本市户籍的,在莞购房置业或工作、居住和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