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71%的意向留学人群处于本科及以上阶段,处于中小学阶段的人群占比29%。在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意向留学人群中,国内普通高校的学生占比最大,达50%。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疫情控制得当,相较2020年,2021年意向留学生对国内的就业环境更加有信心,选择毕业后马上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增多,占比31%,较上一年增长6%。

对于如何搭建招商引智平台,引进来、留得住留学生人才、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归国留学生人才投身我市发展。如何鼓励留学生人才来莞参加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发挥留学生人才的专长和对外联系的作用,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是东莞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    议:
一、加大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大部分留学人员生活在市中心区或附近,可以考虑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产业园,满足以后壮大的留学人员群体创业就业需求。
  二、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完善好政策和措施,优化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普遍性和普及性,对归国留学人员给予经济上的优惠和政策上的倾斜,在住房、医疗、教育、出入境、资金贷款等多方面给与一定的扶持考虑。例如可以参考深圳市于2010年10月推出的引进高技术人才的项目。纳入“孔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等待遇政策。另外建议邀请法律、税务、财务、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在财务规划、税务处理和公司发展等方面涉及海内外差异化的咨询服务,更好地制定未来发展方案,规避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在软环境服务上,建议协同各职能部门,对相关的人才政策进行汇总和发布;组织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鼓励开展留学人才和项目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团等活动;定期举办各类宣讲活动,更好地解读相关政策并协助相关人士进行申请;支持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及留学人员团体通过合作研究、回国讲学、学术技术交流、考察咨询、项目风险投资、开展中介服务等各种适当形式参与我市社会建设。例如可以参考2016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实施办法》、2012年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
  四、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可以成立归国留学生事务协调机构,建立服务对象为海归留学生的平台,主要为留学生及海归人士提供回国发展的相关信息,包括在东莞生活、就业及发展的相关信息,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办实业、合作研究、讲学、技术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政治上的重视关心,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留学生创业环境。
  五、收集东莞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具体信息,如学历层次、专业领域等,通过协会渠道精准地与对应的人群进行对接,吸引人才来莞发展。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通过中外联动,把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到海外,精准对接海外高校及相关单位,从源头寻找东莞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并进行推荐。
  六、与公信力强、认可度高的媒体共同设立东莞海归在莞生活发展的宣传频道,以系列报道及专题报道的形式通过传统和新型媒体对外进行融合宣传,选取有代表性的在莞创业留学生代表进行宣传,并通过定期举办活动的形式,从报道到现场接触,更好地宣传在莞创业发展的故事。
  七、联合东莞各领域专业社会团体,通过企业合作等方式,为在莞发展人士提供更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以构建服务平台的方式,为企业发展中的上下游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支撑,为相关人士在莞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例如以东莞市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东莞市侨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东莞市多沙留学人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依托,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有意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以及有意于中外文化融合发展的企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的综合性创业基地。

提案者: 韩炜光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251号提案的答复
  韩炜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吸引高水平海外人才来莞的建议》收悉,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与市委统战部、市科技局等会办单位沟通研究,现综合相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 工作情况
  (一)为海外人才打造多层次的扶持政策
  东莞深入开展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措施,对境外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给予经济上的优惠和政策上的倾斜,营造更加有利于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
  1.落实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根据我市最新修订出台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3号),对经认定或评定的特色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6000元/月的租房补贴、最高35万元生活补助,以及创业、医疗、居留和出入境、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扶持。该政策不受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均可申请。
  2.实施博士后人才政策。根据《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1号),对我市新进站博士后人才给予每年20万元进站资助,对在站博士后人才和特约研究员给予每次6000元或1.2万元学术交流补助,对出站后在我市工作或创业的博士后人才分5年给予接收单位最高50 万元出站资助。针对主要家庭成员在国(境)外居住的博士后人员和特约研究员,每年给予最高2万元的探亲补助。
  3.推出创新人才政策和本科生政策。《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和《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对我市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按学历、职称或技能证书给予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最高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历、职称、技能等各类人才全覆盖,推动海内外人才来莞发展、在莞成长。
  4.落实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补贴政策。2021年5月,我市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及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我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我市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为海外人才实现全方位的服务配套
  我市不断探索创新海外人才服务机制 ,优化人才服务质量。除了给予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引才补贴,也注重做好人才安居、医疗保障、子女入学、联谊交际、学术交流等,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1.实施“政策直通车”服务。通过召开政策宣讲发动与业务培训会、深入企业详细解读我市近年出台的主要人才政策,夯实政策实施基础。
  2.实施优才卡政策。根据《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为在莞就业创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公共服务。符合条件的海内外人才可不受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申办优才卡,凭卡可享受医疗绿色通道、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社会保险、停居留和出入境等共24项配套便利服务。
  3.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在东莞优才服务中心设立东莞“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我市各类国际人才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包括停居留出入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子女入学、东莞市优才卡、东莞人才奖补政策兑现服务,将涉及人才服务的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能整合至一个平台实行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办结。
  4.开展各种人才交流赋能活动。为在莞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与城市共成长,增强人才归属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等活动,促成企业与人才合作。
  5.精准对接海外人才资源。一是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利用我市10个国内人才工作站、急需紧缺供求信息平台、博士后沙龙等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二是开展创新人才地图项目。从我市产业需求出发,绘制产业人才社会地图和高校人才地图,为精准引才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建设海外人才工作站。在美国、德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8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搭建海外招才引才网络;组建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俄国际高技术转移中心、东莞(硅谷)海外创新中心、东莞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心等机构,拓展与海外的科技合作。
  (三)优化海外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此前,市侨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已通过举办交流活动、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推荐留学人员参政议政、支持建设市新侨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市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等,在联系服务归国留学人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6月份,市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旨在更广泛地联系、组织、动员和服务海内外留学人员,凝聚智慧力量,吸引更多高水平海外人才来莞发展。
  1.建立“留学报国人才库”。加强归国留学人员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举办国情培训班,凝聚智慧共识;为人才交流、学术研讨、成果转化、需求对接搭建平台,为我市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技能人才之都”贡献力量。
  2.打造“建言献策智囊团”。发挥留学人员智力密集、经历丰富、视野宽阔的特点,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做好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组建归国留学人员建言献策专家组,组织开展考察调研,召开建言献策学习交流会、举办“海创莞邑论坛”,形成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助力东莞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级。
  3.做强“民间外交生力军”。发挥留学人员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鼓励和引导留学生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东莞故事。加强与外国来莞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组织的联系交流,举办相关的文化论坛、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交流等,为促进民心相通、引进各类海外英才贡献力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站在“双万”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优化招才引智平台搭建,切实抓好海外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鼓励留学归国人才在莞就业创业并发挥留学生专长和对外联系的作用,为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聚集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是继续完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对各种基础配套保障压实做细;根据新一轮人才政策出台情况,铺开“政策直通车”服务,通过政策定制化宣讲等形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人才奖补政策落实。二是搭建人才服务联动体系,将优才服务中心模式推广到各镇街(园区),今年推动10个镇街(园区)进行试点建设,打造市镇两级优才服务体系。三是开展人才志愿服务活动,有序铺开“人才志愿服务人才”工作,扩大“优才卡”服务覆盖面。四是举办“人才周末”等各项人才赋能成长和交友交流、项目对接活动。五是充分运用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在各项新政策出台前,做好事项需求设定,推动实现人才补贴申请审核、人才数据统计等业务“一网通办”,提升人才服务智能化水平。六是继续贯彻落实好坚持广泛团结、热情服务、积极引导、发挥作用的方针,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工作,将相关意见建议有机融入到重点工作当中,吸引更多高水平海外人才来莞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市委统战局,科技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