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年来,东莞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在东莞聚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加速构建,东莞源头创新能力实现大跃升,已跻身国家科创大局,科技创新取得蓬勃发展。但在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成效还不够显著,创新对产业的带动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亟待市委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关键领域在个别环节或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仍存在卡脖子现象,以创新驱动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快,产业化程度整体不高,未与产业发展形成有效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科技成果孤岛化、研发活动空心化、创新资源碎片化的现象,存在一些科技研发活动不接地气的现象。
三是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方面,围绕我市重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科技人才团队力量还不够强,没有与我市各镇街产业形成良好互动。另一方面,围绕重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转移转化的管理人才和科技经纪人才较为短缺。大部分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技术能力很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管理经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从科技创新需求侧看,需要进一步摸底和明确我市各区域的重大产业、支柱产业、未来新兴产业的技术短板和创新需求,进一步加强将政府财政支持资金导向产业迫切需求的力度,尤其是对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使我市科技研发力量有所导向和遵循。
二、从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来看,要引导我市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攻关方向切贴产业实际,由市集中组织科研力量,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针对重大、关键技术难点进行攻关,解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三、从科技创新的成效来看,我市科技资金事前申请控制严格,而事中检查和事后评估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存在为了立项而立项,单纯为了资金而立项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评估机制。
四、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来看,我市除引进战略科学家、中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外,还应着力于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通过科技经纪人的中介作用,使科学家的创新工作更加贴切产业实际,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与产业实现良好协同发展。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