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遗址遗迹、工厂风貌,以及其发展历史、发展成就、产业形态、企业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或以运营中的工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工厂、以及反映重大事件、体现工业技术成果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等为主要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的主题型旅游活动。近几年来,兄弟城市都在大力开展工业旅游。佛山市十三五旅游规划就提出要打造“中国工业旅游名城”,将工业体验游置于佛山旅游产品体系 的核心位置。中山市编制了《中山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和线路设计》,为全省首个市级工业旅游规划,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科学谋划工业旅游总体发展思路。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工业旅游资源丰富, 如何把旅游与工业联系起来,杭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们在杭州城市大脑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文旅大脑”,在政府的主导下,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为场景化解决、数据与多业务协同提供平台,应用到旅游等多个领域应用。他们利用“城市文旅大脑”,达到了“游客多游一小时,增收100亿”的目标,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杭州的这个经验,可以启发我市建立“城市文旅大脑”,打造东莞“工业旅游”设想。东莞大数据产业链环节齐备,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已具备建立“城市文旅大脑”的条件。而且据我市有关部门对全市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摸底调查,工业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共计数量 28 个,主要分布在 10 个镇街(园区)内,其中,茶山 5 个、常平 3 个、东城 4 个、厚街 6 个、麻涌 3 个、南城 3 个、桥头 1 个、石碣 1 个、石排 1 个、东坑 1 个。这些都为我市开展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市连续六年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荣誉称号 ,据市商务局不完全统计,东莞每年举办较具规模的展会60场左右,一系列高规格大型展会每年在东莞轮番上演,几乎每隔6天就有一场成规模的展会。每年来莞参加展会采购的人数不计其数,仅厚街一个镇,自2018年以来,共有57个展览项目在这个镇举办,累计外来参加会展人数达131万人次。但这些人基本都是商务客。他们不是专门来东莞旅游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鉴杭州的“多游1小时”计划,建立城市文旅大脑,联动一下商务客和工业旅游项目,让他们去这些项目看看,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建    议:
  一、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东莞市促进工业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东莞市工业旅游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与推进举措,鼓励包括华为、VIVO在内的东多旅游品牌介入东莞。

  二、建立“城市文旅大脑”, 连接起公共文化的所有相关部门, 发挥中枢系统的关键作用,把商务客与工业旅游资源联系起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智治”的高效工作。并为涉旅企业提供精准营销数据支撑和线上推广技术支持。

  三、为精准吸引各类游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对市内的工业资源和旅游要素加以整合,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集群。同时,建立工业旅游资源项目库。

  四、以企业为投资运营主体、政府购买部分服务的方式, 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旅游服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营销闭环,提高商务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提升大众商务客对工业旅游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制作东莞市工业旅游地图、工业旅游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推广材料,利用现有的网站与数据平台、各展览会和会议等渠道进行宣传。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致公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充分调动“城市文旅大脑”,鼓励来莞客“多游一小时”,“做强东莞“工业旅游”的建议》(第20220246号)提案收悉,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围绕加快旅游业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拓展旅游业态空间,扩大旅游消费等要求,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开发热点和增长亮点,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推进工业旅游发展,我市创新“三个发力”,更好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一、供需两端齐发力,助力文旅消费“加满油”
谋划大格局,出台《东莞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东莞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及《东莞市重大项目概念策划》,从旅游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发展东莞工业旅游。其中,《东莞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主要任务“休闲旅游产品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打造东莞工业文化旅游产品的目标和具体举措。发力供给侧,起草制定《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区)评选办法(试行)》以及《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区)评选标准及评分规则》,并根据评选标准指导一批条件成熟的企业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评定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市工业旅游示范点28家,涵盖食品、服装、家居、科技等行业,开发成熟具操作性的系列旅游产品,提高工业旅游消费供给。认真梳理和挖掘我市优质工业旅游资源项目,积极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项目,目前全市分两批共推荐27个工业旅游资源项目申报入库。修订《东莞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工业旅游项目资金奖补办法,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等品牌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扶持,鼓励工业旅游企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文旅服务质量。调节需求端,发动旅行社策划东莞一日游、两日游工业旅游体验线路和研学线路,梳理特色工业旅游点和周边旅游资源,“东莞智造稻作之旅”“东莞鳒鱼洲与太平手袋厂工业旧址之旅”“东莞道滘裹蒸粽与寮步豆酱体验之旅”3条线路获认定为“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发动日用消费品行业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立足国内大循环,举办促销活动,释放潜在市场需求,激活更多文旅消费需求。
二、研发社教齐发力,助力文旅消费“多体验”
提前介入工业企业投产,建议有意愿、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辟文化展厅和工厂参观通道,引进特色体验设备,设立展厅、博物馆、购物体验店,做好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配套,提升客户体验感和获得感,如太粮米饭探知馆与当今的高新科技接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利用多方位有趣的手法让参观者了解稻米的知识。鼓励工业企业举办各类活动,如华美食品开设DIY烘焙活动,唯美开设免费陶吧,电莞家定期举办“供电开放日”主题活动和“电力体验”活动,万好集团与东莞电视台《宝贝豆丁》合作,举办多场亲子活动等。支持工业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如东莞市微石塑胶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十里红妆系列(3D金属拼图)以国家文物万工轿和千工床为原型而设计,通过新颖的3D金属拼图,传承传统文化,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展示活动产品。鼓励开设研学课程开展科普教育,如异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无人机科普馆、无人机模拟飞行区、无人机体验区、无人机互动区、无人机飞行基地、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备,开展无人机科普教育研学活动。
三、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文旅消费“不打烊”
搭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结合“中国旅游日”“畅游东莞·四季如歌”“东莞旅游宣传推介会”“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旅游业界来莞考察交流活动”“乐购东莞”等多平台筹办工业旅游展示会,搭建特色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举办东莞“云上”文采会,发动工业旅游企业参与,拉开“拉内需 促消费 文旅体暖企在行动”活动帷幕,同时鼓励工业企业抢占直播“新风口”,赋能“东莞制造”,如华美食品开启三大平台直播间,线上人气大幅提升,销售额加速增长,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倍增计划。宣传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设计绘制“东莞稻作智造之旅”手绘地图,通过电子版多渠道投放和线下实地投放双渠道宣传,策划拍摄“东莞稻作智造之旅”旅游特辑,并通过《生活大莞家》《从东莞出发》《宝贝豆丁》、知东莞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同时结合多场线下活动植入宣传,为市民送上全方位的工业旅游游览攻略。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聚焦、双发力,我市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城市配套,发展工业旅游将有利于推动我市企业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实现从制造端向服务端延伸,有利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实现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再向“科创新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产城融合”“城旅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工业旅游”,下来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工业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做好发展规划。将工业旅游发展纳入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范畴,进一步提出工业旅游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引导我市工业旅游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部门、镇街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工业旅游的发展融合了产(生产)、政(政府)、学(学校)、研(研究)、生(生态)、教(教育)、文(文化)的要素,是一个新业态。发展工业旅游不光是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一家之事,其内涵之丰富、应用之广,还涉及经信、自然资源、教育、商贸、交通等各有关部门及属地镇街的职责。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各镇街的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可参考借鉴杭州的做法,在市层面建立“城市大脑”的前提下,考虑进一步构建“城市文旅大脑”,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以“数据线上跑、用户线下游”为建设思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为主导,借助文旅业务场景的复杂多元优势,叠加交通管理、公共出行、城管停车、治安平安等业务协同,驱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游客“多游一小时”的目标。三是增强企业投产前规划意识。对计划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认真筛选,每年有计划地对重点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对照市《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区)评选标准及评分规则》有关标准和要求,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五、强化品牌打造,提升工业旅游发展动力
一是进一步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名城,有着大批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制造业工业企业,要从省、市的层面大力发动有规模的工业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大力推动一批高质量的工业旅游企业评选和认定“东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区)”,更好打造我市工业旅游的亮点工程和品牌项目。二是鼓励工业旅游企业积极创新。鼓励工业旅游企业针对不同客群,打造融科技、文化、趣味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拳头产品,支持开展“定制服务”和开发工业旅游衍生商品,同时结合银发、亲子、研学、政务、商务等不同细分市场而采取不同的开发和营销策略,通过将游客转化为顾客,提供价优质美的商品,使游客认同企业文化和理念,成为企业品牌的追随者。三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工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进一步整合工业和文化旅游业有关资源,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不断丰富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线路产品供给。
六、强化宣传推广,扩大工业旅游影响力
一是依托品牌宣传。以“东莞智造稻作之旅”“东莞鳒鱼洲与太平手袋厂工业旧址之旅”“东莞道滘裹蒸粽与寮步豆酱体验之旅”等3条“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为依托,设计策划我市工业旅游主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小视频等,借助各种融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制造热点,进一步擦亮我市工业旅游品牌。二是依托城市宣传。积极借助有关部门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工业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更好营造我市发展工业旅游良好氛围。三是依托活动展会宣传。借助我市各种品牌活动(如5.19“中国旅游日”、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以及境内外大型展会活动(如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活动广东·现代湾区”莞惠韶区域联合旅游推介活动等)积极宣传我市工业旅游品牌,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同行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旅游的整体形象。四是抱团开展惠民活动。在后疫情时期,积极支持和引导工业旅游企业加强与社区、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开展联合促销,扩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工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