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案》。前海合作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作为深圳的近邻,深圳前海合同区的设立,对我市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圳前海吸引的主要是台港澳及海外优质资源,在我市台港澳企业占了相当大比重,它们具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优势,因此集中我市台港澳优质资源,积极服务、对接前海和横琴两个合作区建设,助力我市踏上“双万城市”新起点,已十分必要。

  
建    议:
  一、参照深圳合作区实施方案,对照有关政策条款,为我市台港澳优质资源,服务、对接合作区提供政策支持。

  国家根据发展需要,将各项自主权优先给了深圳,作为深圳的近邻,我们将会首先感受到各类政策利好外溢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尤其南部沿深镇区。建议参考深圳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方面制定改革措施,提前完善我市台港澳优质资源参与对接及服务合作区的相关政策,保障我市台港澳优质企业能在合作区市场上抢占先机。

  二、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引领越来越多的台港澳优质企业有序参与到服务、对接合作区的建设中来。

  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方面,《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优质企业梯度,需要广大的企业积极参与,建议在我市倍增企业名单基础上,加强对台港澳优质企业的引领,参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原则,重点规划台港澳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通过对台港澳企业的政策宣传及引领,促使企业创新理念,自觉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分析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自觉分析自身的优势,自觉参与到对合作区的建设中来,通过服务、对接合作区,将合作区里的资金、专业服务引领到我市的产业升级发展中来,促进我市快步踏上“双万城市”。

  三、集中我市台港澳优质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相辅相成的人才链。

  12月,我市首次以市委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多方合力,精准地制定人才吸引政策,逐步建立完善全市一盘棋的人才集聚机制。

  台港澳企业在参与引才留才上,拥有独特的优秀,积极鼓励、引导台港澳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参与到创新链和人才链的完善中来,实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相辅相成的人才链。对引才工作出色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或资金上的奖励。

  

提案者: 梁毓雄

市台港澳事务局

梁毓雄委员:
  由您提出的市政协提案第20220242号《关于集中我市台港澳优质资源,服务、对接前海合作区建设的建议》收悉。针对提案建议中提出的关于台港澳方面的政策、宣传和人才方面的内容,结合市发改局、市人社局和市工商局等部门的办理意见,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政策措施方面
  (一)高位推进南部各镇高质量发展,支持台港澳企业全面对接融入“黄金内湾”建设
  我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东委发〔2020〕16号),建立健全南部各镇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提请有关市领导组织召开南部各镇重点项目协调会,专题研究推进一批需市政府协调支持事项。自2021年以来,筹备4次重点项目协调会议,提请市领导研究协
  调57项事项,有效解决台资企业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控规调整等一批重点问题,助力台港澳资企业项目建设提速,加强与深圳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对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二)积极谋划重大政策,加快构建支撑台港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抓好两个政策谋划工作,全力打造最优政策环境。一是参照深圳前海、浦东新区相关政策及建设经验,认真研究制定《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科创、产业等领域积极探索台港澳企业帮扶发展的政策思路,其中包括了对原产地台湾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准入给予便利等多项创新性措施,目前该方案已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二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牵头研究制定《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区域实施方案》,争取国家支持18项重大政策措施在莞落地试试,推动台港澳企业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该方案提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试点和复制自贸区FT账户体系,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台港澳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目前该方案业经省审议后上报国家。三是纵深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区,努力将上级部门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台港澳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支持台港澳企业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坚持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认真落实“七个一”工作机制,在土地整备、环境打造、项目招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按照“专精特新”的产业方向,高位统筹约60平方公里用地,构建5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实施“标准地”“揭榜招商”等集成式改革,支持和推动台港澳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中资源招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单打领军企业,着力推动一批台港澳资强链补链项目落户,打造东莞制造新名片。
  二、宣传推广方面
  (一)加强政策宣传推广
  通过“南方+”东莞台港澳频道、市委台港澳办官网、“台港澳之窗”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宣传《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利好政策,及时转发推介涉台港澳人才来莞创业、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努力扩大知晓范围,帮助更多企业、更多人才了解政策、使用政策、享受政策,引导台港澳资企业把握深圳前海合作区的机遇,加强与深圳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我市在“双万城市”新起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台商协会、市外商协会、同乡会、联谊会的作用,及时向台港澳人士转发东莞市“助企撑企15条”、“助企业复工10条”、“3.0版促进就业九条”等信息,助力企业在疫情下稳步发展,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前海合作区的交流合作。
  (二)抓好人才典型宣传
  挖掘在莞台港澳同胞典型事迹,创新形式连续举办两届莞台港澳青年故事会,精心筛选台港澳青年典型现身说法,分享在莞创业、就业、生活的鲜活故事,提升宣传渗透力,扩大优秀人才的影响力,不断激发台港澳人才来莞发展的热情;加强媒体交流合作。举办2021莞台港澳媒体行交流活动,带领莞台港澳媒体走进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聚焦东莞青年“双创”政策服务,针对台港澳创新创业青年典型,开展专题采访,联合主流媒体和境外友我媒体扩大宣传,用好网络力量,扩大宣传覆盖面,吸引更多台港澳人才来莞创新创业,为东莞更好服务、对接前海合作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做好重点活动宣传
  组织动员相关媒体对第十三届台博会开展专题采访报道,扩大台博会的影响力,通过台博会及配套活动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莞参展观展,加大台湾青年创新创业主题馆的宣传,展现青年企业家在品牌建设、专利研发等行业发展历程,扩大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知名度,帮助台港澳同胞更加深入了解东莞创新创业环境,有效增强台港澳人才来莞发展信心;做好莞台港澳青少年重点交流项目等大型活动的媒体邀请工作,展示台港澳青少年参与企业参访、文体比赛、国防体验等活动的获得感,广泛传播莞台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交心的好故事、好声音,持续营造莞台港澳交流融合的深厚氛围,吸引更多台港澳的人才集聚东莞。
  三、吸引人才方面
  (一)精准制定人才吸引政策,加强引才主体扶持
  一是落实特色人才和省级以上人才政策引才奖励。根据最新修订出台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3号),为我市引进特色人才的引才单位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引才奖励。同时,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东莞市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4号),对于为我市引进配套服务对象的引才单位,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引才奖励。
  二是落实博士后工作平台资助及奖励。根据《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1号),对我市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平台给予最高120万元建站资助,对出站后在我市工作或创业的博士后人才分5年给予接收单位最高50万元出站资助,对效益评估为优秀的设站单位给予不超过20万元奖励。其中,评估为优秀的创新实践基地设站单位,优先推荐设立工作站。
  三是落实创新人才平台载体绩效奖励。根据2022年4月出台的《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8号),对成功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的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资助。依托我市建立的国内人才工作站,给予每年 10 万元的运作经费,并根据其推荐人才类别和数量给予绩效奖励。通过该政策,我市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立足产业基础,响应市场需求,全力壮大我市人才队伍,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
  (二)加快完善人才集聚机制,积极开展招才引智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才。聚焦数字产业和重点产业,开展“东莞名企名校行”品牌活动,利用我市10个国内人才工作站组织招聘活动,助力台港澳企业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推进创新人才地图项目,精准定位人才区域分布、学科专业分布,目前已完成2022年创新人才地图数字人才图层的绘制,为台港澳企业精准引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动台港澳人才在莞创新创业。依托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青年人才驿站等,为台港澳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宣传与咨询、创业孵化、培训交流、文化融入、免费住宿等服务;定期举办青年职业规划指导沙龙、小型招聘会、创业培训讲座等活动,激发台港澳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热情,促进其在莞成长成才。
  (三)推动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持续优化人才生态
  一是开展“人才政策直通车”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服务进党校、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进机构、进人才大厦,同步开展线上政策推送解读活动,在“严实莞家”“东莞人社”“东莞就业人才服务”公众号以及有关媒体平台宣传解读政策,帮助企业及人才更好了解我市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是设置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设置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服务。目前,共为7943名高层次人才合计提供17853次服务。在东莞优才服务中心设置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境外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咨询指引,并提供在莞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的咨询、指引和导办服务。
  三是落实优才卡配套便利服务。根据《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我市为在莞就业创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公共服务。不受户籍、国籍限制,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均可申办我市优才卡,凭卡享受医疗绿色通道、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社会保险、停居留和出入境等共24项配套便利服务。

办理单位: 市台港澳事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