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支持下,我市网球运动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东莞网球团体联赛、网协杯团体赛、青少年 U 系列网球赛等全省有名的品牌赛事植根于广大民众,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营造全民运动之城的良好氛围,匹配"品质文化之都"建设,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继"中国篮球城市"、"全民运动之城"之后,有望打造东莞第二张城市名片"中国网球城市",助推东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提出如下意见∶

  一、现状分析∶

  东莞网球协会统筹松山湖、南城、万江、长安、大岭山、厚街等镇街网球协会,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及赛事∶公益网球班已办 186班,累计输送网球人口近 2000人;东莞网球团体联赛参赛人数超 1200人,分4 个级别40支队伍以"每月常规赛+年终总决赛"开展至今已10余年;东莞网协杯团体赛是各机关单位、驻莞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群团组织组队参赛的网球盛典。依托上述经典赛事的带动,举办三八女子网球赛、滨江杯网球公开赛、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五城赛等让省内外各大媒体津津乐道的赛事。东莞(青少年)代表队在各大赛事中均取得不错成绩,紧随广州、深圳等第一梯队城市。

  群众网球运动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立足于青少年。东莞网球协会近4年来重点推进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2018年创办东莞青少年U系列网球积分赛,每赛季举行5站,分站人数超 400人,2021赛季参赛人数更是超1700 人,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网球好手参加,成为东莞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展示、交流及成长的重要平台。2020年成立东莞市青?少年网球队,目前运动员 45名,由前国手领衔的教练团队任教。经两年打磨,我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竞技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我市网球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网球人口素质水平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与之配套的网球运动组织策划、场地建设总量不足等硬实力方面已难以支撑东莞网球运动进一步发展。

  二、主要问题∶

  (一)市青少队训练场地窘迫。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场地不足。市青少队的日常训练在市网球中心、大岭山体育公园两个训练场,在训练统筹及管理、特别是寒暑假大规模集训及每月教学对抗赛中缺乏足够的训练场地及午休、就餐的配套支持。

  (二)网球运动硬件设施不足。全市网球场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严重不平衡,人均享有资源不足。网球场地集中在东城、南城、松山湖等镇街,各镇街青少年公益培训班更少,仅厚街、长安、大岭山、万江、东城、南城镇街有开展。

  (三)高水平网球教练稀缺。我市约150位网球教练员,有省队及以上训练经验的教练员仅有不超过5人。

  (四)网球校园普及率较低。目前在校园开展网球运动的仅松山湖中心小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第六中学、南开实验学校、翰林实验学校、中海未来实验学校等几所,网球校园普及率较低。

  (五)网球运动的组织与统筹力度不够。目前全市有网球场地352 片、网球俱乐部 39家、网球教练约150人、网球裁判员 45位,分布各镇街,资源未能形成合力。

  
建    议:
  三、思考与建议∶∶

  (一)因为训练素质较高的市青少队队员相对集中在大城区学校就读或居住,望各级主管部门能优先考虑在大城区训练场地中为市青少队日常训练及寒暑假集训提供相对固定的训练场地;

  (二)推动各镇街集中建造 4-8片网球场地、成立镇街网球协会统筹培训赛事工作、及开展青少年网球公益推广班;

  (三)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网球人才落户东莞;

  (四)推进网球进校园,增加 430 网球课程,每学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网球比赛;

  (五)如各镇街开展青少年网球公益推广班或网球进校园工作,可考虑有经验及实力的网球协会统筹各俱乐部及教练员的相关工作。

提案者: 陈志鹏,王耀球,何锐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