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历史名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市历史名人辈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发展,但却在历史名人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统筹力度不足

  对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各镇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仍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单打独斗”状态,缺乏统一明晰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二、认识不到位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我市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具有特质的历史名人资源没有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

  三、专业性人才不足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四、资金投入不均衡

  历史名人资源分布零散、地处偏僻,欠发达的镇街争取相关扶持政策时难度较大,维护、修缮、管理、开发资金投入极其有限,成为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开发的最大困难。

  五、历史名人资源挖掘和开发的深度广度有限

  由于研究历史名人资源的人才数量较少且水平有限,对本土历史名人资源的理论研究着力不够,历史名人资源挖掘的深度依然较为浅显,对其精神阐释和教育意义的研究相对缺乏,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

  六、宣传推广手法单一

  一是展示形式单调,多数以橱窗展览、静态观光和单调讲解为主,展示内容不够形象生动。二是推广范围较窄,更多还是停留在本镇(街道)范围内,当天来回的走马式、零散式的参观学习,甚至许多群众、干部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历史名人知之甚少,对当地的历史名人资源一问三不知。


建    议:
  一、普查挖掘历史名人资源和其文化内涵
  以镇街为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各地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整理,建立历史名人和名迹档案资料库。在此基础上,遴选一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既富有地域特点、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独特的思想价值、美学内涵和现代观念,为开发利用历史名人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统筹规划,扩大投资渠道
  加强对全市历史名人资源的统筹规划,勾勒长远的整体发展蓝图,整合国家、省级、市和地方力量,对历史名人资源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将散落各地的历史名人资源有效串联(如东莞的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整合发展、错位发展、优势发展,共同推进历史名人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三、加大挖掘研究力度和深度
  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力度,加强历史名人资源研究阐释,以此推动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打造提升历史名人资源基地、创造优秀的文艺精品、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基础。
  四、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科学评估每一处历史名人资源的价值性,大力推进历史名人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科学编制实施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将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利用与绿色生态、历史古迹、客家风情、民俗传统、宗教文化等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助推历史名人资源旅游。
  五、加强培育专业人才
  面向高等院校、知名团体,搭建各种继续教育平台,培养文学艺术、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优秀人才和高水平的讲解人才。
  六、大力发展历史名人资源创意产业
  完善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扶持和激励机制,创新历史名人资源旅游营销推广方式,与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相结合,由传统的“静态”开发拓新为现代的“动态”开发,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和特色文艺项目,打造一套历史名人文艺精品。

提案者: 黄灼伦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黄灼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名人资源的挖掘利用,弘扬传播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第20220231号)                  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做好挖掘历史名人资源和其文化内涵
2021年4月根据《关于印发<建立莞籍历史名人名迹档案和作品藏品资料库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局努力推动莞籍历史名人名迹档案和作品藏品资料库工作,其中东莞图书馆积极落实,组织团队全面调研和搜集相关历史名人资料,并在档案馆基础名人记录表上,增补了22条缺失的历史名人记录。同时,通过参与相关会议,对资料库的建设积极提供建议。2021年10月,东莞图书馆又向档案馆提供了一批名人图书文献以促进该资料库的作品藏品建设。
二、强化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整合和线路推广
梳理旅游资源,在“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中国旅游日东莞文旅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发布了美丽乡村游、亲子游、体育休闲游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共20条,串联历史名人资源点,进一步丰富我市优质旅游线路产品供给、提高游客旅游体验;2021年在“走读红色东莞”主题旅游线路发布仪式上发布了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了可园、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蒋光鼐故居、郑师许陈列馆、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容庚故居、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等历史名人旅游点,将历史名人资源与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特色古村、生态休闲、工业制造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助推历史名人资源旅游,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注重莞籍名人资源挖掘利用,延续东莞城市文脉
2021年我局策划“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推出6个展览、2个线上展览、4场讲座和5期专题活动,观众达13.6万人次,线上浏览超30万次,中央、省、市媒体报道160余篇,是近年来少有的领导赞誉、专家叫好、市民叫座的高水平展览活动,为全市历史人文类专题展览立典范、树标杆。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华南教育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的工作部署,推进莞籍“坪石”先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展示,虎门镇建成郑师许陈列馆,桥头镇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在东莞展览馆基本陈列增加莞籍“坪石先生”专版展示,启动“坪石先生”专题展览的筹划工作,历时近三年,于2022年6-9月举办《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该展览是东莞落实省政府规划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的精品力作,是继“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后对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集中展示,是持续推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点展览项目。展览首次把华南教育抗战史放在全中国抗日的大背景中进行系统的梳理展示,完整展现了华南高校从内迁到烽火逆行回迁粤北的全过程,详实呈现了“坪石先生”于烽火中办学、治学、教学的艰苦历程及卓越成就,全面整理了莞籍“坪石先生”和莞籍“坪石学人”,重现抗战期间粤港澳学校互助办学、共同存续教育火种,强化粤港澳共有的华南教育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
接下来,我局还将继续大力挖掘、整合东莞的历史名人资源和人文历史要素,积极配合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推进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