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急救、重大活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上述指导意见要求,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水平,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推动急救调度信息与电信、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提高指挥调度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目前我市有一个120急救指挥中心,下属急诊站点(网络医院)67家,入网运行救护车98台。由于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调度的工作效率,不利于院前急救的质量控制,制约院前急救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投入不足,120指挥调度系统和救护车车载子系统未及时更新或升级。
1、120指挥中心现使用的急救管理系统购置于2003 年(V4版本),目前更新为2011年(V7版本),该网络系统已不能满足现代院前急救的工作需要。该系统使用人工接警,手工输入出警地址,存在人为误差可能,导致地址不详或错误,延长120车到达现场时间。该系统缺乏远程数据传输功能,无法视频连线,影响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准确了解和医疗措施的精准指导。
2、120指挥中心于2018年为全市执行120院前急救任务的100余辆监护型救护车安装了“新科第5代GPS车载”设备,该设备是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4G网络与市120指挥中心联接形成的一个调度指挥的子系统,具有定位、导航、语音通话等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而且该系统不具备即时影像与数据的传输,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不能做到无缝链接,影响院内急诊及专科对院前急救的即时指导,减缓接诊医院的急救反应速度。
二、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利于质量控制。院前急救系统信息输入格式简单,查询检索项目设立少,数据表格无法导出,无统一的院前急救病历,不利于病历资料的保管、数据统计,无法满足质量控质的要求。
三、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无互通及共享。目前救护车医护人员出诊时知晓患者的信息有限,缺少对院前急救病人既往病史、以及在医院诊治情况的准确了解,影响医护人员对急救病人的病情快速判断,降低处置效率。
四、120报警系统与公安、消防等报警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相关部门的联动效率,特别是在重大事故或突发群体事件发生时,影响对急救病人的处置效率。
建 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对120指挥调度系统和救护车车载子系统进行更新或升级,定期维护。当前5G技术被广泛主流应用,省内如佛山市,使用基于5G技术的120指挥调度系统(5G智慧平台指挥调度系统),与公安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警医联动,报警一键定位,实时数据传输,视频联接通话,大大提升院前急救的处置效率。我市可以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尽快完成对120指挥调度系统和救护车车载子系统进行更新或升级。
二、升级院前急救信息系统后,增设数据贮存和查询等功能,设置统一的院前急救病历,满足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质量控制的要求。
三、实现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借助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院前急救调度系统的数据对接,院前急救调度系统可以快速检索急救病人既往在医院的诊治情况,便于救护车医护人员出诊时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快速判断,提高处置效率。
四、积极运用5G、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推动急救调度系统与公安、消防、电信、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提高政府在应对重大事故或突发群体事件时的决策效率和应急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