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东莞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从40年前的“三来一补”做起,已经与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先后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莞投资,东莞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最佳投资地之一,以不到全国0.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近1%的GDP,尽管东莞外贸依存度数值已经从最高峰433.8%下降到了2020年的137.90%,但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东莞的外贸依存度依然位居第一,外循环对于东莞的意义不言而喻,外向型经济与制造业,都是东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因此,在做好内循环主体的基础上,东莞更要继续做大东莞的外循环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法律会计、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内外循环链接地、高端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规则衔接示范地,着力构建具有独特优势的开放型经济。
做好外循环经济,应该打好“侨”牌,从张子弥的“太平手袋厂”开始,以港商为代表的海外华商就是对东莞直接投资的急先锋。然而近年来,东莞吸收的投资大项目中,鲜有海外华商财团身影,海外华商企业在东莞市场中的影响力在下降。
我们要认识到,华商企业,以及背后的华侨华人,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同时也是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广大侨胞不仅熟知住在国的社会、法律、风土人情,还融通中外经济、政治、文化,是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重要而独特的力量,在促进中国与住在国共赢发展过程中展现更多更大作为。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华侨华人可以发挥熟悉海外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优势,及时研判时局变化、做好风险预警,更可以为东莞企业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牵线搭桥、献计出力。
同时,遍布世界的华商网络,也是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相互连通的重要渠道,随着“大国崛起”,海外华商对中国有更多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东莞要发挥好海外华商的作用,支持他们参与国内大循环,依托他们参与国际大循环,助力广东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 议:
一、在沟通层面上、建议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机制,定期召开“侨商·市长面对面”座谈会,打造高层沟通平台,切实改进遇到的困难。
二、在招商层面上、建议打破以前关注点集中在莞籍外侨商的做法,扩大对接局面。在由市侨联牵头,联合市委政法委、民间组织管理局等,协调在莞异地商会,尤其是有丰富海外资源的异地商会,如潮汕商会、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与海外华商对口商会建立共享信息的联络机制和招商机制。
三、在对接领域上、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协会优势,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商会,与海内外上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良性互动,促进海外华商对广东投资,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给予这些海外华商投资入场的机会。
四、在招商对象上、利用东莞特有的“Young”产业优势,如智能手机、电竞外设、国潮元素。加强争取新生代华商领袖,持续邀请青年侨领访问东莞、提高对东莞发展潜力的了解,吸引他们加大对东莞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