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2017年,我市印发了《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原属水乡片区的石碣镇纳入城区片区。随着石碣镇紧邻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石碣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在近年来快速增长。 自2018年至2021年的四年时间,石碣的常住人口从约24万增长到约28.3万。而根据2021年核酸检测数据,实际管理人口高达约34万。石碣镇的机动车辆保有量(包含私家车)也从2017年的约7万辆,增加到目前已突破9万辆。
  当前,每天经东城进出石碣镇的车辆流量大,其中毗连东城的大王洲桥承担着主要的车流量。据了解,大王洲桥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已逐渐“常态化”。过去一年,东莞市阳光热线问政平台就收到点名反映大王洲桥交通拥堵问题的投诉有6 件。我们多次实地走访调查,结合群众反映,了解到早晚交通高峰期,大王洲桥路段的拥堵车龙经常从桥南端的交通灯口一直堵塞布满整个桥面至到石碣达鑫江滨新城位置。另外,高埗镇经此路段往来东城的车流量让北潢路与东城中路连接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大王洲桥主干道路经常性成为“飘红”的堵点。
  我们分析造成大王洲桥路段交通拥堵的原因在于:
  一、石碣城镇发展迅速,高峰时间交通流量超出大王洲桥的承载能力。大王洲桥,建成于1996年,双向4车道。而近5年,仅在大王洲桥桥北端起2.4公里的北潢路两侧,新建了达鑫江滨新城、王洲湾1号、中熙-君墅湾、美的招商东樾、中海左岸东宸、新世纪颐龙湾和万科第五城等住宅小区,共计232.3万平方米,新增约3.7万常住人口。而且, 大王洲桥南端下桥后与首个红绿灯的缓冲距离只有约100米。可见,大王洲桥的现有设计和承载能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二、东城中路与文华路及银竹路交汇路口的车道及指示灯设置不合理。目前从运河路驶入东城中路往石碣方向车辆或银竹路方向车辆, 均需从最右侧跨越多条车道至最左侧才能调头或左转, 而从石碣驶往樟村方向的车辆则需从左侧跨越多条车道至最右侧右转车道进入文华路。大量车流交叉争道,导致严重拥堵,并多次发生交通意外,危险性大。
  三、高峰时间的大王洲桥交通流量大多为出行刚需。据我们走访调查,北潢路两侧的住宅小区的居民上班的通勤目的地多为中心城区。
  我们认为积极推进改善大王洲桥路段的交通拥堵形状,即是一项民生实事,也是东莞打造品质交通,统筹推进城区片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    议:

  一、大王洲桥由现状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6车道。建议相关部门首先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路网规划(比如未来增莞大道通车带来的影响)、交通量,并充分考虑城区片区远期发展等因素,对大王洲桥由现状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6车道进行技术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二、优化车道及红绿灯设置。短期措施方面建议:1)优化东城中路与文华路、银竹路交汇路口的红绿灯设置,提升高峰时段南北双向的通行效率。2)针对运河路驶入东城中路车辆,在最右车道设置调头专用的交通指示灯,(或禁止调头,只能直行或右转后再调头)。长期措施方面:建议考虑修建匝道绕上桥,让运河路驶入车辆直接上桥往石碣方向。

  三、加大大王洲桥路段的公交资源投放。短期措施方面:建议增加专线小巴数量,缩短过桥公交的等待时间,完善公交车室的达乘体验,以减少自驾私家车的出行需求。长远措施方面:建议待桥面改为双向6车道后,在高峰时段设置快速公交线路,往返桥北2.5公里内的大型楼盘站点,至东宝站、万达及东华医院等热门地点。

提案者: 石碣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