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近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指出,今后5年东莞将走“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之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年群体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转型的生力军,在东莞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之际,我市需要培育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创业激情的青年群体,以加快技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创新,加速要素整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目前,东莞有不少企业处于新老掌门人“接棒阶段”,也涌现了一批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创业事业中。这群企业家二代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新的超越,又如何走出一条实现自身创业理想的新路,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站在巨人肩膀上,当代青年企业家与老一代企业家创业时期相比,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好、起点更高,但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复杂、竞争更激烈,所承担的压力更大、风险更高。因此,如何培育一支高素质、勇于创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企业家队伍,对于东莞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建 议:
我市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同时也需要大家把行动落到实处,真抓实干,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青年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建议如下:
一、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议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与青年群体的联系交流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和召开青年企业家交流座谈会,与青年群体进行零距离交流,了解青年创业的真实需求。支持和鼓励青年群体在新经济领域(如数字产业、科技制造、文化创意等方向)创业,出台更有力度的创业扶持政策、奖励政策,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搭建青年企业家群体与科技人才交流对接平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积极对接青年企业家群体 ,广泛开展合作,让青年元素与科技元素擦出更多火花。
二、支持市和各镇街青年协会组织做大做强。建议推动市、镇两级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形成联动平台,强化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商莞会青委会的牵头作用,并引导其形成合力;鼓励镇街成立青年协会组织,并加强与市级协会的交流互动。市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或配套经费支持青年协会组织开办的各类活动,强化协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协会传递正能量,引导更多有创业热情的青年达成创业梦想。
三、精心打造青年企业家精准培训体系。建议设立青年企业家培养教育经费、培训专项经费,针对青年企业家的需求,依托市工信局商莞学院等机构,精选课程专题内容,组织青年企业家学习市场战略管理、经营决策、资本运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知识,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管理培训等,让青年企业家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真正成为通晓经济、了解市场、精通管理的青年企业家。鼓励老一辈企业家开展“传帮扶”工作,到青年创业群体当中现身说法,传递经验,排忧解难。
四、打造青年群体和创新产业的对接平台。建议由政府搭建青年创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为青年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创业项目与投融资机构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的空间,促进优质项目的落地与推广。进一步挖掘我市有创新能力、有成长潜力的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起青年企业家与优质项目的对接平台,引导更多的青年人走“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之路。
团市委
陈健民: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年群体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建议》由我委主办会办。经综合其它几个承办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团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建立健全市镇两级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出台东莞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积极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关心青年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加强青年企业家培育和发展。
一、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指导开展青创大赛、青创讲堂、青创训练营、城市推介等活动,培育孵化优秀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特别是结合东莞制造业的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莞二代”积极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培育更多的“创二代”“科二代”。推动市镇两级出台了50余部以青年为政策主体或主要惠及青年群体的政策文本,推出一批青年发展重点项目。部署举办市级以上青创大赛吸引创业项目3474项,提供创业补贴1.16亿元。实施青年人才启航计划,市镇财政配套721万培养481名莞籍青年人才。指导松山湖高新区成功申报广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首批综合试点,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全省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进驻港澳人才创业企业87家,汇聚港澳青年超过100人,累计发放专项扶持政策资金补贴约956万元,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平台。
二、注重青年企业家培育。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力在顶层设计、政策措施、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和发展,完善提升青年人才工作。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逐步构建覆盖国企、社会组织等各领域优秀青年的“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开展市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示范性公开课教研活动。完善青年企业家常态化培训机制,办好莞商学院,为莞商搭建高层次求知、交流和分享的学习平台,举办“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民营企业家课堂”等活动,每年围绕企业家精神开展不少于2期的培训活动。2021年,莞商学院组织50名新一代青年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研修,帮助培训青年企业家达到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培养和传承艰苦奋斗、创新敢为的企业家精神。
三、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加强莞港澳三地青年企业家交流合作,推动东莞青年企业家“走出去”、港澳青年企业家“融进来”,为莞港澳青年企业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拓宽东莞青年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和港澳青年企业家在莞发展路径。举办2021年“湾区青年 才聚东莞”湾区青年科技领袖企业家高峰论坛暨青年人才交流会。开展湾区青年人才联谊活动,促进湾区青年交往交流,激发港澳青年来莞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湾区青年人才共融发展。深化莞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以“青年同心圆计划”为统揽,多形式开展莞港澳青年交流活动,组织传统节日体验、东莞历史寻根、青年交友联谊等活动,打造能够聚人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交流活动品牌。2021年,指导开展莞港澳青年交流活动30场,覆盖4000余人次。搭建粤港澳双创资源对接平台,开展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两年实施“伙伴计划”,创新采取“粤港澳杰出企业家+全国优秀的行业专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一批熟悉港澳文化、与港澳青年结对创业的青年伙伴,打造高质量人才交流圈。
四、支持青年企业家组织做大做强。指导东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打造“市长与青年企业家对话”“青企大学堂”“青企镇街行”“青企公益行”“青企看世界”等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共16家,其中市青企协1家,镇街青企协15家。2021年,市青企协新发展15位会员,会员企业从176增加至191,其中理事会新增5人,副会长1人。举办青企大学堂活动《合伙人机制设计》《如何做好天使投资》等专题讲座7次,与镇街青企联合开展“青企镇街行”活动3次,走访会员企业24家次。
下来,团市委将以落实《东莞市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为主抓手,立足“双万”新起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企业家更友好。既倡导“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更注重把提供服务与鼓励青年企业家建功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全市青年企业家投身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品质提升等主战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最大限度发挥青年企业家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