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深度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9亿人,占总人口的18.3%。我国将跑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14.5亿,老年人口数将达3.71亿,占总人数的25.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独居、空巢老人已达1.18亿人,占老年人口46%。新中国建立后的三次生育高峰1949-1959年、1962-1976年、1986-1990年和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我国独特的“411”、“422”家庭结构现状,“两小养四老一(二)小”已成为普遍现象,既要赡养家里4位老人,又要养育1或2个孩子。一对夫妇迫于生活压力大,不得不往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使得独居、空巢、留守老人不断增加。
  二、深度老龄化将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18.3%,老年痴呆患者超600万人。每年走失老人超100万人次,每年老人发生跌倒超4000万人次,有跌倒史的老人超5600万人次,每年因跌倒直接或间接导致老人死亡超2万人。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紧迫而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人口快速老龄化引发的矛盾不断增加,且已由老年个体向老年群体扩散,由单个家庭向整个社会传导,由养老问题向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
  三、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健康广东2030”规划》等规划,以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带动健康养老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社区、家庭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建    议:
  1.市政府牵头,以民政局、卫健局、财政局等为主筹划,以国家和我市现有的养老和社保政策为支持,推动现有公立养老机构升级转型向智慧型养老机构发展。智慧型养老机构可以依托公立敬老院筹建,也可以结合目前比较落后的镇街医院共同改建,政府投入不大也不用重新规划新用地,却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2.结合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数据规划,合理对当地智慧型敬老院的相对应的建设规模。
  3.根据试点经验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研究指定完善我市的智慧养老政策,在财政社保人才等方面支持鼓励智慧型敬老院建设与发展,并探索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建设与发展的途径与办法。
  4.由于智能化对于30年代、40年代的老人相对陌生,养老机构可以大量接收东莞市卫生学校和东莞市职业技能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由新生代年轻人为老一辈手把手教学,一来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二来老一辈的可以跟上时代,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5.由于目前专业的护理人员供不应求,年轻人就业高不成低不就也成了普遍现象,好多敬老院也招不到相关人员,大多在岗护理工人年龄介乎45-55岁之间,养老护理断层严重,借助科学技术可以减低人员输出,减轻工作量,让有限的人力做更多更转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养老机构的效益;市政府应从政策层面鼓励民间科技公司与护理学校和养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实操培训基地,同时为企业或者机构提供补贴,为行业护航。
  6.争取长期护理保险早日落地,让智慧养老产品纳入长护险和社保保障范围内。

提案者: 黄盾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