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粤剧文化发展传承情况

  东莞的粤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著名的“粤剧之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莞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了粤剧曲艺文化的繁荣发展。并专门打造了东莞市“粤韵金声”粤曲欣赏晚会和“粤剧黄金周”品牌性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东莞市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粤曲进校园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对全市粤剧精品创作和业余粤剧团队进行扶持。另外,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和东莞市戏剧曲艺协会还在全市16个镇街的2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一批“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以及4个镇街青少年粤曲培训基地,旨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粤剧曲艺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当前粤剧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粤剧的语言基础不断弱化。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受周边语言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广东孩子不会讲粤语,大多数00后日常生活中都不肯讲粤语,而家长也逐渐使用普通话与子女沟通,普遍出现一人读书全家语种变化的情况,并形成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的趋势。

  (二)青少年粤剧培训教育断层。当前粤曲进校园培训大部分只到小学阶段,只有极少数苗子考进省内专业院校会继续进行深造,其余的学员在小升初后,便再无继续培养的平台和环境,无法形成教育链条,而小部分的氛围并不足以传承粤剧文化。

  (三)粤剧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有编制的粤剧专业人才所剩无几,且被委派到镇街授课的粤剧专业老师大多数是没有任何编制的,工资薪酬低,福利不到位。而政府也缺乏一个部门主导和管理这些专业人才,很多当地的专业人才也不愿意留在家乡,导致人才不断流失。大部分镇街的业余社团都出现演唱粤剧的人员和乐队师傅老龄化、年轻人员缺乏的断层现象。

  
建    议:
  三、关于加强粤剧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一)推广保护粤语。粤剧是建立在粤语基础上的戏剧艺术,没有粤语就没有粤剧。因此,建议在推广普通话教学的基础上,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开展粤语童谣的学习与创作,鼓励家长、学生回家说粤语,形成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化。

  (二)做好人才保育和引进工作。教育系统设置粤剧教师编制,或者以设立专业艺术院团等形式,为引进及管理粤剧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持续在各中小学开展粤剧推广传播工作。让优秀的粤剧艺术资源更广泛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让更多青少年零距离感受粤剧艺术的魅力,增强对粤剧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对成立有青少年培训基地的镇街在扶持力度上适当倾斜。

  (四)将粤剧纳入中小学校本音乐教材。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让每班的小朋友都能够接触到粤剧,都上粤剧推广课。鼓励市内省一级重点中学和市重点中学设立粤剧班,在小升初中,为粤剧特长生提供一定的保送名额,巩固并延续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教育成果。

  (五)升级和改造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场地。建议设立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场地,并建设市级粤剧文化展览中心,让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东莞粤剧历史,零距离地领略粤剧的文化魅力。鼓励推广粤剧曲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让粤剧文化深入群众生活。

提案者: 张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