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必须人才先行,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目前,我市国企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少、管理人才缺的关键性瓶颈。因此,通过成立东莞国有企业干部培训学院,加大本土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东莞国企发展的中坚力量,势在必行。
二、存在问题
(一)我市企业市场化、专业型人才占比不高,亟需提高经营管理业务素质。目前,全市重点市属企业中,除金融企业外,大部分人员为原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市场化选聘程度不高,特别是在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层面,从政府部门转任、有政府履历经验的领导层占大部分,职业经理人较少。我市国有企业市场化、专业型人才明显不足,导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相对不足,对政府项目依赖程度过高,企业自身造血生存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市属企业对中层人员的培训投入成本负担过重,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更缺少系统性和远景规划。因此,急需对现有的国有企业人才进行再培养,对我市国有企业人才素质进行整体提升。
(二)我市市属国企人才引留竞争力不强,亟需持续培育稳定的本土企业经营人才。我市的人才引留机制与作为省会、经济特区的广州、深圳相比,在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发展机遇上有着天然的劣势。譬如深圳市于2017年专门成立深圳市人才集团,专注为深圳企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并推出“孔雀计划”,深圳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深圳、广州对东莞的人才“虹吸效应”之下,东莞国有企业人才引留竞争力不强,近期市属国企也有领导干部调任深圳国有企业任职,佛山、珠海等地经济发展迅猛,也不断向东莞展开人才竞争,东莞轨道公司部分专业性人才流失较大。地处珠三角的东莞,越来越难以做到高薪留人、环境留人、发展空间留人。因此,建议将重心放到培育本土人才上来,持续打造一批根植东莞,了解东莞发展实际、对东莞拥有感情的专业型企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打造属于东莞自身的人才“源头活水”。
建 议:
三、建议
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资源局、市国资委配合,成立东莞国有企业人才培训学院。
(一)立足于市场化人才“双向培养”:培养一批立足本土的市属企业专业管理人才队伍;为政府部门培养一批懂经济管理、适应市场化竞争需要的骨干人才。
(二)更贴合市场实际的系统化培训:与高校、知名企业人力资源团队合作,设置贴合东莞实际的课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贴近实践、解决问题的专题培训项目,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东莞经管人才素质。
(三)部分节约市属国企人力资源培育成本:以资源整合,集约化建设为基础,可避免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提升的重复投入,有助于倒逼市属企业建立起长远人才规划。
(四)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企业人才库储备:强化考核,建立学院档案,结合学员在学院的成绩,在岗的业绩表现,发现一批具有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用人单位科学有效选才用才育才留才,提供人才素质测评,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企业人才库储备。
(五)为东莞城市建设、国有企业发展提供研究咨询:发挥学院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案例研究的优势,以研究为依托,以培训为手段,以咨询为结果,提供研究、培训、咨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完整智力服务体系。
(六)可借鉴方向:2017年,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在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依托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成立了深圳国资委党校,已先行一步,为深圳国企企业人才培训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