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以物质方式承载的文化内容,包括活动仪式、艺术特色、族群记忆、情感心理、传统技能等多个方面,通过特定群体的文化活动而在一定区域内传继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既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在大湾区文化认同实践中,岭南非遗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东莞非物质文化资源截止2020年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44项,市级以上120项。深度挖掘与弘扬莞邑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质量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平台建设,对于提升东莞与国家大湾区战略的融合度,对于丰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文化内涵均有重要意义。


建    议:
  (一)完善平台运营体系。通过研制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构建工作机制,确定相关机构的分工,规范经费投入主体等事项,系统推进非遗文旅融合平台相关工作。联合中小学、高校、文博机构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兼职师资资源库建设,完善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开发非遗数字化项目。非遗文化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去发掘、整理、传承、利用好非遗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和伟大使命。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资源,立项高质量开发系列岭南非遗数字化项目。

  (二)举办非遗公开课。联合非遗保护协会等组织,利用区域大中小学校与网络资源,开设系列岭南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研究、普及岭南非遗文化。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建设等研究。研发非遗文化教育课程与教材,加强对已有课程资源与教材的研究与整合,建立常态化的课程与教材资源开发机制,培育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不断完善文化认同教育课程库与教材库建设。

  (三)举办非遗故事汇。系统发掘岭南非遗文化内涵,讲好岭南非遗经典故事;举办非遗征文比赛,展示岭南非遗的文化魅力;发现岭南非遗文化企业经典,探讨岭南文化产业发展新境界。

  (四)完善非遗展示厅。利用VR等虚拟影像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非遗精品展演,积极开展非遗工作的宣传推广工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多元共生、发展包容共进对推进大湾区文化融合深远,要利用岭南非遗展示平台,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研学与非遗传承教育工作。

  (五)举办非遗墟市节。通过系列岭南非遗墟市节,打造高美誉度的非遗文化品牌与非遗产品的展售平台,推动莞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六)建设非遗传承名人堂。非遗传承的不仅是物质,也是精神。岭南非遗传承是靠代际或师徒传播技艺,致敬非遗传承人,不仅发扬精工技艺之美,也会领略工匠之精神。岭南非遗传承名人堂则厚植爱国根基,守护中华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七)举办非遗文化创意街区。举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让岭南非遗文化换发时代生机与活力。举办非遗创意设计双年展,密切与港澳交流合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塑造莞邑人文精神,增强莞邑文化软实力。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