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会长期护理险制度试点已从2016年的首批 15个城市扩至 2020年的49个城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高度关注长护险,提出“十四五”期间能实现立法,将长护险制度由试行转为稳步建立实施,以解决规范筹资模式及失能老年人护理费用高和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等问题。这表明实施长护险已势在必行。

  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将根据新的人口普查结果进行调整):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大30.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十三五”期间,老年人口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7%。目前我市70岁以上高龄人群体达13.2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3.4%,预计到2020年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20万人,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疾病群体中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基数和增长速度也将随之增大加快。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平均为13%,75岁到80岁以上,5人中就有1个人需要长期护理,80岁到90岁,两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护理需求,90岁以上基本上都需要长期护理。而421家庭的普遍性和独居、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导致家庭照顾负担不断增长,我市即将出现一个巨大的养老护理需求,并成为新兴的社会问题。同时需要医疗护理的还有运动伤害和严重疾病后遗症的人员。尽管政府已从2018年9月起拨435万元,2019年2809万元,2020年2382多万元用于补贴长期护理专项,但受益人数少,并且是杯水车薪。因而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长护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机构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不以完全康复为目标的健康保险,其重点在于尽最大可能长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国外的商业长期护理险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建    议:
长护险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1)是化解社会风险的制度设计。
  (2)长护险是化解养老、医疗、工伤、失业风险之后,化解身体失能风险的一种独立运作的社会保险。
  (3)长护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是老龄化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长期照护体系的重要部分。
  (4)为有长期护理需要的老人,给予护理照料的补偿待遇。避免照料老人“医院化”,减轻医疗保险和卫生系统的财政压力。
  (5)减轻家属的身体心理和经济压力。减少政府社会福利对长期护理的经济负担。
  (6)长护险将改变政府角色,带动服务需求,扩大服务市场,增加就业。
  自2016年我囯开展长护险的试点情况看,已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成效,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现,制度保障功能逐步发挥作用。失能人员合规护理费用总体报销水平达70%。上海市已近20万老人获长护险服务。广州市参加长护险人均累计支付17320.6元,人均每月支付2318.38元。 
   为此建议我市积极主动谋划建立长护险,加快 医养结合改革,融入实现穗莞深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1)积极学习试点城市的经验,主动对接深圳广州的先行先试。
(2)组建长期护理保险失能鉴定评估标准制定工作专家组,建立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鉴定评估人员库和专家库,研究制定《东莞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待时机成熟出台实施。
  (3)由于市医保基金有结余,筹资方式可先从现有医保基金结余中一次性划拨启动资金开展,再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筹集方式。
  (4)被保险对象先从户籍居民开始,再逐步覆盖非户籍人士。
  (5)试点应先从公立医疗护理机构开始。如能在国家级医养结合试范单位等机构开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改革快速发展,领跑全省。

提案者: 周柯,游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