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强心战略”,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引领作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树立东莞城市形象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现东莞城市定位、建设珠三角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实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长的“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品质建设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发展,这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举措。
目前,东莞的中心城区由莞城、东城、南城、万江4个街道办事处组成,面积仅有230平方千米,占全市9%,其中,莞城13.5、南城59、万江49、东城110;常住人口只有120多万,其中,莞城25万,万江25万,南城23万,东城50万,占全市14%;2019年GDP只有1575.16亿元,占全市16.5%,其中,莞城215.95亿、南城612.84亿、万江159.81亿、东城586.56亿。中心城区这3个重要数据占全市比例严重偏低,与中心城区应有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匹配。因此,拓展中心城区面积(容量),扩大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加中心城区经济总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建议将毗邻中心城区而且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寮步镇、与中心城区仅一河之隔的高埗镇、石碣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其好处有五:
第一,中心城区核心作用将明显增强。中心城区的面积、人口和GDP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增强。其中,面积可以增加140多平方千米(寮步72、石碣36、高埗34);人口可增加近100万(寮步45万、石碣28万、高埗25万);GDP可以增加700多亿元(寮步335亿元、石碣203亿元、高埗167亿元)。这样一来,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370多平方千米,人口超过220万,GDP接近2300亿元。中心城区的核心作用得到增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得到体现。
第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将明显缓解。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心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土地开发强度已趋饱和,连片集中建设用地少之又少,土地资源明显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心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已成燃眉之急。若将寮步、高埗、石碣三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中心城区新增的大量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可转化为商住用地;与此同时,旧村改造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将大大缓解。
第三、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镇是农村向城市化过渡的行政区,严格来说还属于农村基层行政性质。而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上一级政府赋予的职权。镇改设街道后,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科研、文教、卫生、商业、金融、交通等城市功能将更加凸显。实行街道管理体制后,基于征地拆迁、旧城改造、就业安置、社会保障、撤村改居等配套优惠政策等,将促进非农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大加快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步伐。
第四,行政效率将明显提高。实行街道管理体制后,由“市、镇、村、村民小组”的“两级政府四级管理”转变为“市(街道)、居委会”的“一级政府(派出机构)两级管理”,减少了镇和村民小组两层管理,将大幅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市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将直接落实到基层,执行更加完整,力度更加大。同时,街道办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领导的配置方式将由选举产生简化为直接委派,这样更有利于干部异地交流和优质化,避免同质化。而且还可以简化党代会、人代会的相关议程,大大节约经费支出。
第五、基层建设将明显加强。实行街道管理体制后,社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市人民政府的更加重视,并在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将迈向更高的台阶,为居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明显提高,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 议:
将寮步、高埗、石碣撤镇设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