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莞、深圳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东莞在“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推动莞深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纽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莞深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湾区开放高地的重要路径。加快构建莞深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对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聚焦产业链优势环节,推动莞深产业功能互补和产业链衔接。莞深产业对接协作的核心在于由区域产业转移向以高新技术产业链为纽带的跨区域协同深化,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区域产业的融合互动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要着眼于莞深两地较好的发展基础、区域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择优遴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医药等重点产业率先实现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为跨区域产业协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莞深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根据自身的优势环节做好产业对接,在多个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实现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优化配置区域资源,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产业优势,实现区域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东莞产业链的优势集中在生产制造领域,应重点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深圳产业链的优势集中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重点关注科技研发和创意环节。把东莞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深圳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向对方延伸,利用两地的创新资源和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链。
二、聚焦莞深两地园区经济,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链集聚。莞深两地要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链向高新技术园区聚集,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环节的配套服务体系,以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牵引区域协作。一是强化高新技术园区的集聚功能,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集聚,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园区,形成集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产业链招商和供应链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三是促进莞深两地高新技术园区的互相协作、互补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打造更长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聚焦产业趋势,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莞深两地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和创新资源,这是未来两地产业链协作中的最大智力优势。莞深两地应紧跟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动态,面向产业发展未来趋势,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跨区域打造现代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选择一批具备核心技术、产业链完整、骨干企业支撑的优势产业共同培育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渐培育莞深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区域内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快形成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及产业体系,提高莞深双城经济圈及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四、聚焦政策协同,支撑和保障跨莞深产业协作。莞深两地政府要以科学的产业政策保障莞深高新技术产业共同体健康运行,防止产业雷同、低层次扎堆、同质化竞争,共同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统一跨区域空间布局、统一开发重要科技创新资源、统一重要配套和扶持措施,着力抓好区域科技创新项目协同。集中力量针对重大、重点领域联合申报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重大专项、科学数据中心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合作共建莞深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莞深两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优势用于服务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打造莞深地区企业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提案者: 殷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