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入协同发展新时期,运用“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方式,交通行业智慧化精细化的建设,保证了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和管控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使得我市的城市管理在化解“城市病”、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推动城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目前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营情况来看,智慧交通建设尚需完善。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城市建设,交通先行。近年来智慧交通建设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施工协调难,经常涉及园林、绿化、市政等多个部门;二是设施取电难,有的根本找不到取电点;通信设施不完备,阻碍信息化进程;三是交通标识设置不完善,影响车辆与行人安全;四是技术经验不足,数据分析能力较弱,信息处理技术有待突破;五是数据源质量不高,交通拥堵导示系统不能及时发挥预期效果;六是重视信息利用的功能实现,忽视潜藏的信息安全隐患。
1、依托现有的数字城管平台网络和数据资源,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公安、交通、园林等不同平台、不同部门的城市管理数据信息,汇总系统内部已有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建设统一、高效的综合决策和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应急处置相关的人力、物力及重要目标空间分布的动态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城市重大事件的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指挥能力。
2、研究并完善系统相关功能,深挖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统计报表,为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撑,逐步推进交通行业智慧化精细化提升。
3、树立大交通理念,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规划、交通、建设、城管、公安等多部门参与,协调推进智慧交通的共建共享;科学合理设置交通标识,避免对车辆和行人的误导;大力开发应用关键技术,高效处理海量交通动态信息;完善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交通信息,方便群众出行;提高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使用管理;在依靠科技的基础上,结合快速联防联控,科学调配警力,第一时间赶赴交通事故现场,最快疏解交通拥堵。
4、组建专家和团队,对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技术研究和推广,保证智慧城管建设的专业性。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增强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挖掘内部潜力,适应不断提升的专业技术需求。
提案者: 张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