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据东莞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七月份,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40万辆,在全省排第二,仅次于深圳。

  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全市的停车位资源供给量约150万个,其中我市中心城区划线停车泊位共41.54万个,包括路外配建停车泊位39.32万个,独立占地公共停车泊位0.8万个,路内停车泊位1.42万个,“好走难停”“一位难求”等问题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停车位资源供给量不足;二是个别商家占用公共停车位从事经营活动,或通过堆物、安装地锁等形式抢占公共停车位的现象严重;三是“僵尸车”长期占位等。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品质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环节。


建    议:
  1.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处罚力度。向重点路段沿街银行、商户发放《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关于禁止占用公共停车位现象的通知书》等宣传资料,加大普法力度;同时要鼓励市民积极举报,并加强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对占用公共停车位的单位下发限时整改通知,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强化机动车车主及广大市民都知晓交通法规常识,并严格遵守;加大对停车违法行为的整治执法力度,从严整治违法行为,规范停车秩序,对全市乱停车现象进行专项整治。

  2.尊重科学,灵活划定。根据人流、车辆、道路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公共车位数量和布局,充分盘活存量停车资源;针对繁华社区及周边停车难的现实,相关部门对现有的城市规划做出适当调整,在一定距离内建造社会公共停车场,通过这一城市基础设施来缓解小区内及周边停车难问题;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停车设施进行精准规划,合理利用边角地等土地资源,着力提高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使用率;详细考察市区各路段,在不影响交通和车流人流情况下,在一些道路宽广路段扩大路上、路内临时停车泊位,方便城市社区及周边车主就近停车。

  3.严格履职,规范管理。强化不同区域停车位管理机制,建议实行包片责任制,通过公安监控、道路摄像头、交警日常巡逻等措施,由交警部门实施并统一管理。深入开展停车秩序综合整治,切实规范机动车停放和停车设施设置管理。

  4.加强执法,集中整治。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门加强联动,通过联合执法,强化对占道堆物、私自安装地锁以及设置障碍物等占用公共停车位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检查临街银行、商家占用停车位的情况,对长期占据公共停车位的无主物品、“僵尸车”实施强制清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责令整改或处罚。

  5.强化科技手段管理,加快智能停车场建设。鼓励开发停车位共享APP,将分散的停车信息和不同时段闲置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楼盘小区、个人私家车位资源统筹起来,预约并有偿给有需要的人士使用,解决一部分车主的停车问题;通过智能收费停车解决繁华地段商家、个人长期利用障碍物及僵尸车辆占用公用车位造成停车难的现象,切实改善车辆流动性。

提案者: 团市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