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尽管我市复工复产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劳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劳动者面临着待岗、失业、降薪、欠薪等风险,近期市内涉劳资领域矛盾纠纷增多。

  二、案据

  (一)稳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稳定直接关系居民收入,影响着有效需求的增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20年许多镇街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求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登记失业人口就业率80%以上。

  (二)稳就业是提升民生质量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生计和社会安定。今年受疫情冲击,就业形势比往年更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控制数,凸显了稳就业保民生的优先取向。其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帮扶就业尤为关键。

  (三)稳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范围内各中小规模企业、外贸企业出现订单减少、取消以及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关停的现象,容易引发企业倒闭、裁员、欠薪等矛盾纠纷,整体维稳压力增大。


建    议:
  三、建议内容

  为妥善应对新形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加快推动我市居民就业情况。

  一是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聚焦全市各镇重点监测企业实施网格化动态帮扶,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负担,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二是开拓新业态、新模式就业平台。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疫情影响下,以在线消费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建议进一步加大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力度,继续出台系列利企惠企政策,不断催生新的就业方式和岗位以推动居民就业。

  三是“线上+线下”助力精准招聘。及时开展招聘活动,采取线上网络招聘和线下招聘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劳资供需平台;采用“两微一端”等方式建立服务网上平台,落实专人及时提供政策咨询、问题解答、招工信息发布等人力资源服务,动态解决企业、劳动者难题。解决重点企业用工急需,通过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返岗人员及复工复产生产缺岗情况,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工作。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动态调整认定标准,及时将受疫情影响人员纳入援助范围。大力实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支持各类在职在岗培训,定期提供公共职业培训服务,提高我镇劳动力供求匹配效率。

提案者: 常平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