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前行为习惯等培养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全市各镇虽然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后,学前适龄儿童人口激增,“入读公办幼儿园难”“入园贵”“幼儿园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仍是困扰老百姓的民生热点问题。目前,我市不少镇街学前教育依然存在不少短板。

  1.公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数量不足。以常平镇为例,目前该镇现有16所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其中公办园2所、村集体办园14所,可提供公办学前学位4620个,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办(集体办)园位的需求。今年,2所公办幼儿园的招生要进行电脑抽签派位,符合报读的幼儿人数远超所能提供的学位数。

  2.总体幼儿园容量不足。目前,常平镇共有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园2所、村集体办园14所和民办园44所,最大幼儿可容纳数约18480人,而现时实际在园数量已达17276人,高达93.5%。根据东莞市教育局《2020-2025全市各镇街学位需求预测表》,从2023年开始户籍学龄儿童学位需求有18705个,到2025年要有20280个。因此,2025年前常平镇还需新增幼儿园供给60班,1800个学位。

  3.完成“5080”任务非常艰巨。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全市各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这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很多镇街受各种客观原因限制,难以完成上述目标要求。

  4.民办幼儿园不愿意加入幼教集团。由于一定程序上加入幼教集团限制了民办幼儿园提费,且现时对加入集团的民办园补贴力度不大,难以维持收支平衡。这导致民办幼儿园不愿意加入幼教集团,要实现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困难重重。

  5.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现时许多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每月人均不足4千元,队伍不稳定,留不住人才;不少幼儿园教师配备不足,教师持证率不达标;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幼儿教育良性发展。

  
建    议:
  二、建议

  1.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完成教育扩容任务。通过启动“民转公合同到期回收计划”,回收幼儿园转为公办(集体办);推动小区配建幼儿园;政府投入新建幼儿园,增加学前公办学位供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通过政策优惠、财政扶持等做法,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型。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提高学前教育普惠化程度。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资金扶持比例,增强民办幼儿园转型吸引力。加大集团化办园力度,壮大集团园数,指导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幼儿报名就读。

  2.提高幼儿园专任教师待遇,特别是非在编教师的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提升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不断充实和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升整体素质;积极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以财政资金做基本的托底支持,努力提高公办非在编和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基本待遇。

  3.设立幼教集团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及教师发展。加大对幼教集团内成员单位的扶持力度,除人员补贴外,可新增设施设备补贴,拟每班每年补贴1万元。此外,增加集团培训经费,拟每年每集团为30万元,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已在园任教的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和提升学历水平,提升集团整体保教质量。

提案者: 林景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