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项目的推进,我市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型及治污工程均见成效;但作为民生工程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却仍然是制约我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短板,新冠疫情的爆发更突显了医疗保障的重要性。目前我市32个镇街均设有镇级医院以及每个村委均设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满足15分钟内就医需求,但却存在社区缺药、缺检查、缺人手,家庭医生签约有名无实,转诊不合理,应对疫情能力不足,群众就医体验差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建    议:
  一、 完善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首先社康中心-镇街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完善远程会诊机制及信息系统建设,让三个基本的医疗机构实现联动,对社康中心及镇街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对于社康中心缺少的药品及检查项目可在社区收费并由社区医生安排到镇街医院取药或完善检查。对于病情较严重者,社区医生可直接开具住院建议书转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可通过线上查房、定期上下互换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二、 调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疾病在于预防,社康中心的工作重点应调整为“治未病”,加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全面覆盖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完善家庭医生监督机制,出台政策通过保费返还、社保节约返还等鼓励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社康中心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

  三、 加大市镇二级财政定时定额对健康管理资金进行补助,并根据社保缴费人数及患病率进行调整。

  据广东省2018年医疗投入占省GDP5.3%,我市2019年GDP总值9482.50亿元,但对 医疗健康投入仅为63.98亿元,明显低于全省水平,故应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医疗事业的投入。

  四、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电子化家庭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有利于医疗资源共享,有利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交流、方便群众就医等优势。

  五、 完善电子化转诊及特殊项目的线上报销政策。急诊患者进行电子化转诊,简化转诊流程可大大提高群众就医的及时性;而对于特殊项目的报销申请,如终止妊娠、取环等可直接上传资料进行登记,也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提案者: 黄容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