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全国25家基地入选,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榜上有名,并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者。
松山湖的入选,无疑给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高层次人才高地的注入“强心针”。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具有产业技术转移承接能力强、意愿高、辐射效益明显等优势,其旺盛的产业需求、丰富的技术转移实践机会,有利于人才与雄厚产业的近距离链接,也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培养、实操与作用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东莞也需要大量技术转移人才为东莞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针对以上现状,亟需建立技术转移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应用机制。
当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缺乏完整的体系构建
近年来,东莞举办了多届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可见培养技术经理人的决心。但技术转移人才是一种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其人才培养绝不是仅仅靠办几个培养班就可以解决。
二、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职称体系有待建立
科研人员有研究员职称序列,工程技术人员有工程师职称序列,管理人员有经济师职称序列,但技术转移人员还没有设置相应职称序列。这种状况不利于技术转移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技术转移人才成长和培育,不利于技术转移行业对高级人才的吸纳。虽然目前技术转移相关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在少数城市探索开展,但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的规划、协调和组织,各地之间的做法也缺乏交流。
三、技术转移人才的扶持鼓励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东莞处在广州、深圳之间,较两地而言,难以吸纳和留住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技术转移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种状况亟待政府加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吸纳、稳定、使用等各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技术转移行业的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与其在国民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相匹配。
建 议:
一、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管理
建议制定中长期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划、计划,从目标体系、协同配合、组织措施、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初中高级人才培养相结合、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二、构建统一规范的技术转移人才管理体系
技术转移行业专业人员的分类和统计工作,应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统计管理系统中予以规范,为加强行业规划、调控、引导奠定规范的统计基础和管理基础。同时应在协调整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将技术转移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纳入统一的培养体系。
三、加大技术转移人才政策扶持力度
技术转移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重点发展的朝阳行业,但目前技术转移行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力不足,技术转移行业有利于吸纳和稳定高级人才的政策环境和运营环境还未形成。建议东莞政府在户籍、公租房、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出台和落实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