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疾病患者群体庞大,至2017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580万人,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疾病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的重大负担,一项调查,2012到2030年间,精神疾病将导致中国的生产力降低逾9万亿美元。精神卫生需求量大,医护资源不足,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精神卫生服务的覆盖率不足,据统计有30%严重精神病人和10%常见精神病人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这对社会和谐安定造成威胁。就我市的现状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8812人。由于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不足,社区、家庭监护不到位,反复发病住院,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最终长期住院,现精神卫生中心的住院病人有四分之三为长期住院患者。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满足的话,他们都可以在社区接受治疗和康复,腾出浪废的医疗资源来服务没有覆盖的30%严重精神病人和10%常见精神病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到指出,到2022年,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基本完善,省、市、县、镇四级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精神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服务网络有效融合,部门、社会、家庭、个人协同到位,实现精神疾病防治能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能力、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明显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最大限度减少。
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覆盖全市
1、建议进一步健全为“市精防机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三级防治体系,精神防治工作铺开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2、建议推动村居委关爱帮扶小组的组建,由网格员、精防医生、社区民警、残联专干、民政干部、家属及志愿者组成,共同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3、建议加大我市精神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梳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风险评估、动态随访等流程,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4、推进全程康复服务,充分整合资源,按区域设置比例,配足精神康复服务场所(目前全市的社区康复机构有东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精碍部床位90张、每个镇街设有一家由政府康就中心,每家康就中只设有30个康复名额(包含其他残疾)),更加方便辖区内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早日健全“医院—镇街—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努力达到“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目标。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技术指导为前提、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家庭为依托的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模式。加快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支持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和有条件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普遍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全市所有镇(街)全面建有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发挥医疗技术优势,为各类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提案者: 袁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