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势十分严竣。据相关资料提示,全国约有三千万到五千万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而我市中小学每年筛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来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一般由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主任做跟进,较严重的则与家长协商会谈,建议家长带去专业医院诊断治疗,这种干预方式的问题在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作用未被重视。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根源大多来自家庭。家庭不和谐,父母长期争吵、离家、离异、对子女漠不关心或教育方式方法不对,都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只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和辅导,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家庭土壤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改善,导致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收效甚微,很难真正解决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难以实现塑造青少年积极阳光心态的教育目的。其次,学校方面心理教师配比不足的情况仍比较严重。目前我市中小学大部分能按省的标准,中学1000人以上,小学1200人以上配专职心理老师。有一些学校按比例应该配备2-3个心理老师,但却只配有1名专职心理老师或兼职心理老师。每学期初的心理高危学生筛查,每个学校筛出的人数都不少,多则一两百,少也有几十,心理高危学生的问题复杂,易反复,需要长期的跟进和追踪,工作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大多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对于抑郁、焦虑等症状明显的学生,医院诊断与服药治疗后,较难提供长期专业的心理辅导;对于有情绪困扰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找心理老师也需要排队预约,很难提供及时的帮助。三是学校对学生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仍然不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不足。四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儿童心理卫生社会资源配置严重不足,青少年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干预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改善。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建 议:
1.建议参照南城区的做法,各镇街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整合妇联、团委、学校、公安、社工委、医院、社区、咨询机构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的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救助工作体系。由镇街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管理、协调与指导,给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工作。
2.建议由市成立专家团队,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救助的标准,将心理救助与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重视家庭对青少年家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把家庭教育指导导入到干预方案中,双管齐下,干预青少年心理的同时,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管理水平,让青少年在安全、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同时也让父母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3.建议调整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的标准,解决心理老师编制问题,保证少于1000人的中小学校也能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加强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
4.倡导家庭教育提前介入,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妇联的婚育学校,要求新婚夫妇接受系统的育儿、家庭教育才能颁发准生证;同时以预防代替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幼儿园,让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守护孩子整个成长过程;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让整个社会重视和参与,形成健康的合力,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提案者: 道滘镇政协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