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坚决打赢城市管理攻坚战等“九大攻坚战”,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等“九大品质”。我们注意到,从2019年7月底开始的绿脉提升工程旧貌换新颜,昔日路宽绿多,但花少色单,现在林木舒朗,视野开阔,繁花似锦。然而,这些东莞标志性道路上现在只有西平地铁口有一处雕塑作品,只有鲜花绽放的生态环境显得美中不足,还需要有文化内涵。
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形象的主体,城市雕塑可以很好地凝结城市历史底蕴、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以永久性可视形象让大众感受城市气质和城市脉搏。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需要高水平的标志性雕塑来彰显城市底蕴、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应该在我市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和居民社区等地域路段添置一些公共艺术装置,竖立展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雕塑作品,既宣传我们的城市形象,亦让市民增添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建 议:
一、将城市雕塑建设列为“城市管理攻坚战”重点工作之一,提升我市文化内涵品质。高品质文化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打造品质东莞的重要内容,更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城市雕塑建设列为“城市管理攻坚战”重点工作之一,提升我市文化内涵,让城市更有品位,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二、建立完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体制。建议我市建立城市雕塑规划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市宣传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市建设、规划、文化、城管、园林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以及美术相关学会/协会、新闻媒体等作为参与单位,共同组成城市雕塑发展决策机构。一是负责全市城市雕塑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二是由雕塑家、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景观设计师、社会学家等专家人员组成,负责全市重要城市雕塑的评审。
三、加快城市雕塑建设制度建设。建议我市加快推进城市雕塑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出台,市宣传、建设等部门联合市人大相关专业委员会共同推动出台我市城市雕塑的规划、审批、管理等法规,尽早把城市雕塑建设与管理纳入有序发展轨道。同时加快制定具体的行业标准文件,如“城市雕塑设计资格等级评审标准”、“城市雕塑建设施工企业等级评定标准”、“城市雕塑设计与建设施工计费标准”等。
四、加强东莞市城市雕塑的规划布局。建议由市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制定我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引导城市雕塑有序发展,逐步推进基础资源调查、题材模式选择、空间总体布局。具体可以大型广场、公园、社区为辐射源,城市景观带及主要街路为经纬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主题式巨型作品与组雕、散雕作品相交融的主体艺术空间;各交通枢纽站的雕塑作品应以体现东莞地域特色为主;老城以反映历史文化的雕塑为主;社区和休闲道路雕塑设计需体现平民生活、多彩世界的特征。
五、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建议我市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提高市民艺术修养,培养市民了解雕塑、热爱雕塑、鉴赏雕塑的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对雕塑发展的热情,在社会上形成爱护雕塑的社会风气。通过举办雕塑评比、评选、评奖活动,向社会征集方案、作品、主题,让市民积极参与雕塑的管理、创作、设计,提高雕塑事业的公众参与率,让雕塑融入百姓生活。
六、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雕塑。建议立足于我市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集聚资金,集中人才,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和高水准管理,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城市雕塑,作为我市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名片,提升我市文化内涵,让城市更有品位,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获得感、认同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