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名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辛苦。但疫情暴发之初,社区工作者都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填表汇报上,一些地方被曝光基层管控措施层层加码,引发群众不满,令基层防控工作遭受阻碍。基层社区工作复杂而琐碎,人手又十分有限,工作人员每天既要完成防控工作,又要面对大量居民的各种需求,在沉重的任务压力下,往往疲于奔命。我们应认清基层现实情况,在此就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决基层物资不足问题,帮助对接防控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基层社区防控需求进行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如何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细胞功能和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国社区治理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效能。社区在阻断病毒传播、服务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建 议:
1、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能和权限,规范社区职能职责,优化社区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便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加强落实人力下沉政策,部署干部下社区,组织志愿者、退休退役人员参与社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居民自治等,从而补充基层人力资源。同时,尽可能加派人手指导培训基层社区人员,帮助其准确把握防控工作要求,采取措施规范基层防控工作,树立正确的防控标准,严格遵照流程执行。加强共驻共建,以优质的服务来争取驻村(社区)部门单位对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凝聚共驻共建工作合力。
2、加强基层社区经费保障。随着社会事务增多,社区运行成本不断加大和机关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办公设施条件的改善等因素,社区经费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在应对疫情这样的突发公用卫生事件时,能使用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防疫物资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紧缺,直接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加强基层社区经费保障,全力统筹调度各方资源,购买疫情防控物资,优先保障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加大资金调度力度,支持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制定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管理具体办法,强化资金使用监管,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并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资金使用明细账和各项物资入库登记、领用发放及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3、加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疫情之下,更要做好网格化管理,加强对基本统计信息和公共安全信息的采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封闭管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重点隔离人员远程监管等工作,做到数据实时掌握的同时,减少面对面数据采集的人力需求,降低了近距离接触感染病毒的风险。
4、进一步激发的社区治理能力,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好社区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通过广泛开展民主自治,信息公开,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决策权,对社区治理而言,永远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力量。要最广泛地动员群众,用好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相信通过这次疫情大考,人民群众对社区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将进一步增强,这为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