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正式启动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工作,不再实施“一镇一公汽”模式,重新整合优化现有跨镇及镇内公交线路,将原来市区、跨镇、镇内常规公交体系转变为以片区公交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模式。通过公交资源整合,片区公交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满足了市民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
  然而,随着公交资源整合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却一直滞后,带来一些问题。在过去的“一镇一公汽”模式,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镇内(园区)没有建设公交配套设施,人们向公交汽车随意招手即可上下车,导致公交汽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如今,以片区公交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模式开始施行,公交汽车不再像过去一样可以招手即停,必须到站点才能停车,但由于公交站台的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市民不清楚站台的具体位置,更不知道公交车最新的路线图。
  公交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然而公交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即使公交资源再优化、再整合也无法发挥其充分作用,反倒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建    议:
  为推动我市公汽改革,促进公交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便利市民出行,建设镇内(园区)公交站台以完善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刻不容缓,故提出以下建议:

  1、市政府加大对公交基础配套设施的财政资金投入,特别是缺少公交站台的镇内(园区),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镇内(园区)完善公交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市民基本的出行需求;

  2、合理选址布局公交站台,结合当地居民的出行习惯,广泛征求意见,合理选择站台位置,对于政府服务场所、大型住宅小区以及工业园等人流量大的位置适当增加站点数量,确保公交站点全覆盖,做到便民利民、环境安全、换乘方便;

  3、加大新站点的宣传力度,通过手机导航系统、公众号、电视报纸等传媒等将公汽改革的新变化广而告之,让市民了解并能查询到全市站台的新位置以及各路公交车最新路线图,方便市民出行。

  4、将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对公交站台的站牌、公交标识、遮雨棚、候车区等功能和外观由市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在有条件的站点,建设“智慧公交站台”,实现公交站台对人流、车流、路况、车辆路线、到站信息等自主查询,满足乘客人性化、安全化的候车需求。

  


提案者: 罗建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