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等等11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目的是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8和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也公布了第一、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目前全国共377个基地26个营地,其中广东省14个基地0个营地。
我市中小学校共有568所,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约113万人,在校中小学生人数超过许多一线城市。但目前我市只有鸦片战争博物馆一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没有一所营地,这一现状和我们的学生人数不成比例。这两年东莞各学校的研学课程路线大都设置为周边省市,东莞本市景点路线所占比例非常少,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一直往外跑带动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而其他省市学生却没有进来东莞。这对于提升东莞的城市认知、弘扬东莞文化帮助甚少。也未能带动东莞的研学旅游、文化经济等。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1、景区自身定位单一:东莞目前许多景区还停留在单纯的旅游观光,属于比较低级的眼球经济。知识性、互动性较少。
2、研学组织机构动力不足:目前组织东莞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机构大多为旅行社,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研学成本相似的情况下,肯定会尽量以更远的目的地作为首选进行包装,学生家长才会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
3、宣传包装不足:东莞一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都是世界工厂,而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其实东莞有特殊且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爱国教育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东江纵队纪念馆;历史文化景点可园、粤晖园、莞香博物馆等,还有东莞美食文化等。除此之外,其实东莞的科技制造业才是最大亮点,也是最值得结合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从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到最新的机器换人工厂、人工智能等,从各大时尚品牌代工厂到最尖端的华为步步高智能制造,这些通过包装运作都可以成为青少年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和提高创新思维的研学载体。
建 议:
1、由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联合教育局、文化馆、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局成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指导小组,推动东莞市基(营)地建设。引导原有景区改变传统旅游观念,跟上新型研学旅游发展,积极投入,通过三年时间在五大版块打造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研学基地。
2、给予研学政策支持。将本土研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给予学校明确引导意见。目前大多中小学的研学计划大多委托第三方企业机构研制研学路线行程,对于本土景区无任何倾斜政策。因此如有政策指引,相信研学机构也会联合本土景区资源,研发更多本土对应路线,预期的高回报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研学领域,这是一个反哺的过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按团费100元/学生,100万学生分两个学期,合计带动经济产值则有约1亿元,这还没有计入周边省市过来的研学团队带来的效益。
3、通过打造工业研学旅游来带动东莞旅游新形象。东莞一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世界工厂。因此以期回避工厂,不如因势利导,联合东莞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厂企业,通过打造工业研学旅游,走全国独特的研学教育方式,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工业研学教育路线。通过打造研学实践基地宣传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将全国各地的学生吸引到东莞的工厂来参观学习,既能带动东莞的研学旅游,同时也能起到宣传东莞的作用;既能带动东莞的经济与形象,同时也能吸引未来全国各地的人才来到东莞工作生活,提高东莞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