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的主城区之一,莞城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东莞行政和经济的中心,也是东莞千年根脉所在。莞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历史建筑遗存比较丰富,特别是拥有一批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骑楼群,基本保持了民国时的原有风貌,见证了从明朝至今莞城东江沿岸商贸活动的逐步繁荣过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莞城更是担起了东莞早期工业基础的重任,成为东莞走向世界的窗口,从而又遗存了一批工业建筑群和街区。

  最近十几年,随着东莞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中心的南移,莞城老城区房屋破败老旧、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滞后、道路交通阻塞严重,同时面临人口、商业双重外流的尴尬境地,曾经繁华一时的商贸老街区,日益冷清。今年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莞城老城区许多店铺关门倒闭。

  因此,莞城老城区需要通过活化,重新焕发青春。在对老城区进行活化改造,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够保育老城区的历史肌理,保全老城区的独特魅力,延续城市根脉,留住历史记忆。近年来,市、街道两级政府先后打造了工农8号创意园、鳒鱼洲文创园两个园区,对莞城老城区的活化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国内许多城市在老城区的活化上也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在旧城活化中具有标杆性意义,成为中外游客去成都必到的旅游胜地。以文化旅游为载体来引领老城区的活化,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建    议:
  一、以文化旅游为载体,讲好东莞故事,激活城市记忆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体验。获得可感知可触摸的城市记忆,寻找老城独特的历史传承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旅游体验方式之一。建议莞城街道在活化老城区时,秉承“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依托文化历史街区项目,讲好“东莞故事”,增添城市文化活力和经济活力。近日,莞城风物旅游线路发布。这条线路,可以参观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红色革命遗址。这个举措与上述思路不谋而合。

  二、修旧如旧,开启怀旧之旅

  《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明确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思路和保护措施。对莞城老城区的活化,要摒弃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思维,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微改造的方式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将不同建筑形式的民居、骑楼、宗祠、街巷等都一一保留下来。

  三、优化街区空间,补齐城市公共建设短板,创造舒适的旅游环境

  对老城区现状零散的街区空间进行整理优化,整治障碍建筑,添加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新建或改造一批停车场,建设街区智慧停车系统,补齐城市公共建设短板,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的同时,给游客创造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丰富文化旅游业态,重聚人气生机

  在老城区原有的本土特色业态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美食、手信、工艺品、非遗产品、风情表演等多种业态,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风味小吃一条街、手信一条街、非遗一条街、古风一条街等。具备丰富业态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仅能提高莞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到莞城游玩,更能吸引东莞本土市民来此消费。

  五、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进专业化公司运营

  建议市、街道政府加大对老城区活化的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引入专业化公司运营,吸引一批涉及规划设计、开发运营、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市场等领域的专业公司参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业务合作对接,使莞城老城区活化焕发新的发展格局。今年的疫情致使很多老城区的店铺关门,莞城街道可以通过租赁等方式,将这些商铺整合到一起,为引入专业化公司后,能快速投入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案者: 陈伟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