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东莞鰜鱼洲位于东江和厚街水道的交汇处,是东莞作为全国农村工业化先驱和模范的重要物证,是我市最具特色的工业遗址之一。建议以为鳒鱼洲依托,打造东莞市工业制造业暨东莞国有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存在问题

  (1)东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从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诞生于东莞开始,有着42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技术先进、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业体系。但我市却没有一个博物馆、教育基地对这段历史进行总结和提炼。我们需要一个博物馆,为东莞在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确定其历史坐标和定位。

  (2)东莞近年来制造业不断发展升级,高附加值、高新科技推动下的工业“智”造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东莞制造业逐渐走向了产业链核心、走向了高端品牌。但由于东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历史标签太浓重,整体上“东莞制造”的品牌还不够鲜明,没有为东莞制造业起到“软力量”的加持作用。我们需要一个展示厅,为东莞工业制造业发展全面展示其独特魅力。

  (3)东莞国有经济在东莞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架桥、修路、发展轻工业、促进外贸、城市建设更新等,一批国有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自的历史舞台上肩负自身的使命不断前行。我们需要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东莞推动国有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著书立传。
建    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可以在鰜鱼洲工业设计艺术文创园的基础上,打造东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东莞工业制造业发展、东莞国有经济发展的“红色地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主题建议突出如下:

  突出“鰜鱼洲的1979年——东莞社会主义建设史、工业制造发展史、国有经济变迁史”这一主题,在文创园上整体上添加相关元素。

  一是凸显东莞建设社会主义历程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以1979年为起点的鰜鱼洲,很好的彰显了这两个时期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的鰜鱼洲位处莞城与水乡片区的交界处,河网纵横,对面就是原来莞城的老粮仓,利用河道,东莞的粮食和农产品传输往来络绎不绝。体现了东莞人民建设祖国的勃勃生机。用事实深刻验证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

  二是凸显东莞工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1979年后,改革开放下的鳒鱼洲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先后聚集了52家粮油和外贸企业入驻。这里曾拥有东莞第一个外贸货运码头、东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早期的海关机构、水上派出所等一批与东莞改革开放历史密切相关的历史遗存。可以说,东莞依靠自身力量,大胆改革、敢为人先,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外贸,到今天的全球制造业大市,鰜鱼洲是一个历史起点,展现了东莞工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历程。

  三是凸显东莞国有经济发展成就的重大意义。东莞的国有经济发展值得深入梳理。从建国初期开始,东莞的商业、小手工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诞生了东莞首批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体,鰜鱼洲,作为莞城城区与东莞乡村经济交汇的埠口,见证了东莞国有经济的诞生和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将东莞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开放,也带来了改革。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东莞按行业先后成立了一批包括外贸、轻工业、商业、燃料、路桥等在内的东莞国有公司,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东莞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鰜鱼洲作为早期改革开放外贸、工业企业的聚集地,也见证了东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变迁。

提案者: 游锦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