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的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2019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东莞市人民政府支持东莞理工学院(下面简称莞工)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共建协议的签订,这意味着莞工正式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为莞工的发展走向快车道铺平了道路。但是,莞工究竟要如何办出特色、如何为东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问题都摆在了学校的面前。

  近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我国正在研究的绝大部分技术,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跟踪、模仿并力求超越,而且缺少产业变革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技术。

  因此,建议莞工在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的过程中,以建设创办未来技术学院为抓手,尽快实现其办学目标。
建    议:
  莞工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

  一是凝炼未来技术特色。莞工要探索未来专业交叉融合机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布局新型理工科专业建设,凝练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方向领域,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专业体系。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莞工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从选拔到“本硕”贯通、甚至是“本硕博”贯通的全过程培养机制。探索科技领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构建面向未来技术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实现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三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莞工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产生各类颠覆性、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和人才培养环境。

  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莞工要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满足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超前于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兴趣、有激情,能和学生共同研究与成长的老师。

  五是汇聚各方资源。莞工要汇聚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平台、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为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技术、经费、师资等全方位有力支撑。

  六是优化管理机制。莞工要构建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相适应的运行、管理、评价、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及时准确反馈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建设情况,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持续改进。

  七是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为了支持莞工创建未来技术学院,市政府要从每年的教育财政预算中留出专项经费,对该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提供支持。


提案者: 刘治猛,叶效怀,李泽,许斌,钟振强,蔡玲霞,邓皓辉,张敬智,姚进洪,郑金伙,梁笑莲,叶向明,向淑蓉,邵来文,孙振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