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精神的重要部署, 实现政务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最大限度地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2019年8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在省“数字政府”规划总体框架下,东莞市计划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
东莞市深化“数字政府”一盘棋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在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公共支撑等方面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数字政府”建设项目自筹划立项至今一年来,经过对项目规划方(政数局,电规院)、承建方(华为,华为海洋),开发方(华为ISV合作伙伴)以及使用方(市场监督局、投资促进局等)调研与访谈,感受到随着“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的开展,各部委办局纷纷开启 “数字思维”,对于数据驱动监管和服务的意识在不断增强,部分监管/服务场景已经有一些典型应用落地,但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耦合性很强的工程,则在整体建设项目推进速度、多方配合协调以及宣传推广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一、整体建设推进速度较缓慢。“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具体内容涉及政府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等众多方面, 是跨政府、跨地区、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庞大而复杂工程, 政府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全局统筹协调、通盘谋划, 逐步搭建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但统筹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先统筹后建设的“串联式”的工作方式,导致整体项目建设推进,尤其是优质项目或重点项目推进速度相对缓慢。
二、对数据驱动监管与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政府数字化转型本质就是要从用户需求和公众诉求出发, 惠民利民,解决民生痛点问题,而相关民生痛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运维盯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都可通过数字化建设项目实现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但目前对于充分利用数据驱动监管与服务决策支持的重视程度不足,项目推进相对被动。
三、缺乏对优质项目的推广宣传。数字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很多优质项目,但目前缺乏对优质项目设置优先审批的绿色通道,且对优质项目缺乏推广宣传,各政府部门对于项目建设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也延缓了优质项目的推进进度。同时对于数据科学服务团队缺乏遴选标准,且缺乏扶持发展本地数据科学服务团队的政策支持,不利于本地数据科学服务团队的扎根快速发展。
建 议: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度,提高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和建设两手抓,边统筹边建设。建议由“串联”的工作方式改为“并联”的方式,整体建设统筹和重点项目突破同步进行,加快整体建设推进速度。
二、协调多方的优势资源,优先解决民生痛点问题。建议对于民生痛点,如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运维的监督管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由政府协调各方力量优先解决。
三、重视对优质落地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建议对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质项目,设置快速通道评定效果,大力宣传,快速推广,发挥其标杆和旗帜作用。
四、积极发挥本地数据科学团队的领军带头作用。建议遴选高水平数据科学服务团队,重点考察东莞本地团队,营造舒适合作氛围,充分发挥数据科学技术与各部委办局领域管理知识的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