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是东莞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源配置之一,甚至在疫情期间也保持着旺盛的需求,是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农村信贷往往单笔额度小、频次高、要求操作简单,且广大农村人口信贷需求零散,信用体系不完善,缺少可抵押资产,诸多因素与传统信贷条件不相适应,导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农村融资水平与农村经济转型所产生的资金需求之间仍有相当距离。而优化农村线上信贷服务,恰恰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为此,建议:
建 议:
政府层面,一是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和集体土地评估抵押制度。加快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评估抵押、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确权等制度改革工作,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农村资产资源,直接解决农村“可抵押资产少”这一根本难题,为农村线上信贷打通线下制度“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农村信用统一监督体系。积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对农村地区个人、企业以及乡村集体单位的信用评级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推出白名单并持续更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互动业务,最大限度实现跨银行、跨区域的信用信息共享,为线上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打好基础。三是建立农村线上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针对农村地区线上融资服务,建立适当的“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如坏账核销由财政补偿等,为鼓励农村信贷线上化、智能化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四是加大对农村线上信贷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新一代通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降低金融机构开展农村线上金融业务的成本。在财政税收补贴上对金融机构发展涉农金融科技更加倾斜,提高各金融机构加强相关技术研发的主动性。
金融机构层面,一是创新农村线上小额信贷产品。通过建立农村金融科技工作站、农村线上信贷科技团队等形式,加快开发业务和风控数据模型,在农村线上小额信贷产品上不断创新。二是加强农村线上供应链产品的研发。龙头农企是农村线上金融创新的重要发力点,各金融机构可依托以龙头农企为核心的供应链,完成数据积累和加深对农村产业链各环节的了解,从而提供惠及龙头农企和上下游企业的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实现批量推广。三是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场景。农村线上信贷能否有效激活农村经济,关键在于金融支持能否有助打通农业产业的产销通道,以统一场景从全产业链解决问题。各金融应积极研发集农村电商、支付、融资于一体的线上统一服务平台,并配套移动商城等载体,针对性增加农资服务和对外销售路径,形成良性循环、控制闭环的金融服务模式。
农村市场主体层面,一是转变意识。无论是农户、农企或是农村集体,都应积极拥抱金融服务数字化的趋势,加深对涉农线上金融产品和知识的了解。二是用好工具。积极运用农村线上金融产品和工具,增创“三农”发展新优势。三是重视信用。有意识地维护好个人和单位的信用记录,加强对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四是联合发展。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涉农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联合担保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