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河南、浙江、重庆、新疆五地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存在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在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上,小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行为问题按比例排列依次是:人际关系(36.7%)、情绪状态(31.2%)、自我控制(21.3%)、动机(14.3%)、自我概念(11%)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8.6%)。而在东莞,初步访谈显示,我市中小学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遇到困难挫折导致不良心理失衡,自我封闭、自卑、厌学、焦虑、妒忌、敌视,甚至离家出走、仇恨、校园暴力,自杀等各种失控行为时有发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东莞市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非常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和努力。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东莞只有少数中小学校配备专业心理学教师,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是由非专业人员或者班主任兼任。兼职心理教师本身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心理辅导工作无暇顾及。兼职教师缺少系统、持续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显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尤其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心理咨询室严重缺失,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地,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咨询室,学生有了心理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一些咨询室设施简陋,无法保证咨询活动正常、有效开展。
建    议:
       为了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借鉴浙江等地做法,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中小学体检常规项,把防治关口前移,同时强化特殊群体心理服务,对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
  一是将心理体检与分级诊疗相结合,将心理体检放到一、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同时增强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心理体检软硬件资源配置,规范技术标准,让中小学生可以便利地接受正规检查。
  二是建议卫生、教育部门,依据东莞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心理体检方案,为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测项目。同时,把心理体检的结果纳入学生健康档案,常年跟踪,由医生定期给出健康指导,将防治关口前移。
  三是分步实施,引导公立医院、社会办医和保险共同参与,促进心理体检和心理治疗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先在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校率先试行,再逐步推广到全市。还可以借鉴目前商业保险参与大病医疗、医疗责任险的的思路,由政府引导这些社会资源进入基层医院或这些医院的心理体检系统,从而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使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实现良性运行,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案者: 莫俊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