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病”防控工作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社会与经济发展及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要求,加强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综合干预,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医防融合,我市实施全民知晓高血压、糖尿病行动,开展“两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行动,并已纳入市政府一号文2020年行动计划。
一、“两病”患病率高,我市任务完成率低。2019年底我市在管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4.17万人和8.08万人,但仍未达到省要求的高血压、糖尿病任务管理数,任务完成率分别为 66.98%, 68.00%,全市不足 10个镇街完成了 100%任务完成率要求。
二、“两病”知晓率低下,患病经济负担重。两病如不及时发现干预,疾病负担非常重,给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2015年,我国用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支出达500亿美金,占到国民医疗总支出的13%。
三、“两病”可防可控,推进慢病防控,收益甚广。开展“两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行动,收益甚广:一是可以明确掌握我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二是通过健康干预,减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少最终患病人数;三是通过早筛查、早干预,可以把前期患者逆转为健康人群,使人民家庭幸福生活指数提升。四是对前期患者进行早期生活和药物干预,减轻患病严重程度,可以减少家庭费用支出,减少患高血压、糖尿病带来的药物、护理、康复的费用支出。五是可以减少国家社保费用支出。
四、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推进健康东莞落地.“实施全民知晓高血压、糖尿病行动,开展“两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行动”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广东2030”规划》具体的工作要求,是《“健康东莞 2030”行动计划》、《东莞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建 议:
一、建议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二、建议加快建立慢性病监测系统。加大市财政投入,加快进度统筹慢性病监测系统等网络系统搭建。建立覆盖我市全人群慢性病监测系统,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包括数字化血压精准测量系统、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血压监测系统。
三、建议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四、建议推进全市慢病防控工作建设与国家卫生镇、国家及省级健康促进区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个人和家庭就近提供生理和心理健康等卫生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五、建议加强推进各镇街(园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寮步镇、樟木头镇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典型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分级诊疗、规范化诊疗和随访,构建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