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民营经济发展体量不断增大。目前,全市民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超过170万户,已经成为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东莞民营企业已经面临多重挑战。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东莞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再次造成了严重冲击。相对来说,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少数小微民营企业已停产倒闭。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3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受冲击面为54.1%。当前,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制造业复工复产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国际人流物流不畅造成已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再次减产停产的风险,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受到一定冲击。因此,为切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维护经济安全,增强民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建    议: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经营风险研判机制。工信部门要牵头建立东莞倍增企业、规模上企业、外贸型企业等重点民营企业动态信息台账,切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建立企业经营风险等级预警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争取建立常态化的风险研判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定期沟通,对风险度高的重点企业,组织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专题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开展民营企业风险情况摸底调研。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重点针对企业疫情防控、融资、信贷、信用、用工、法律、知识产权等领域面临的问题,深入研判、全面摸排民营企业各类风险点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系统谋划好风险防范预案和应对措施,确保经济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加强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培训宣传。依托各类线上培训平台,发挥市委党校、莞商学院作用,开展民营企业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点风险论述及讲话精神,提升企业家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向民营企业定期发布重点高危投资行为或风险防范知识。结合民营企业“走出去”实际,做好风险防范跟踪服务,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注重发挥各商会在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风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各商协会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化解风险。
        四是完善民营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建立民营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遴选一批有经验的律师组建公益服务团队,引导律师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与民营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点对点法律问诊,为民营企业提供经常性的专业化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整合法律资源,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数据库,提高法律服务信息化水平。

提案者: 陈国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