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到证券市场上市(IPO)能带来更充裕的资金、更广阔的融资平台,极大增强企业实力,也能为当地城市带来更多的税收及消费,拉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一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城市的财富水平。
一、我市A股上市企业的现状
一方面,目前东莞A股上市企业30家,远落后于深圳(296家)、广州(107家),也落后于佛山(41家)、汕头(33家),与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民间存款不匹配。另一方面,东莞上市后备企业约244家,在证监会排队企业7家,正在接受上市辅导企业17家。虽然,东莞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等相关政策,并设立 “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等基金,大力鼓励企业上市,我市企业上市空间大,但进展较慢。
二、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IPO中的发挥的作用
我国企业上市门槛较高,企业从初创单枪匹马闯到IPO也几乎不可能,IPO则对企业自身的规模、利润等指标有一定的要求。股权投资基金能够为企业带来资金和资源,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企业上市难度。
三、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我市企业IPO遇到的困难
1.基金管理投资机构与企业间对接不足
政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但缺少快速的资金支持通道;投资基金拥有资金,却对东莞优秀企业缺乏了解;企业需要资金,却找不到投资基金,三者的信息差也造成了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有缘无分”。
2.东莞对本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不足
我市对股权投资的鼓励政策仅有《东莞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实施暂行办法》,截至2019年下半年该办法尚未真正实施。
政府对股权投资还处于谨慎态度,如在金融风险整治时全面暂停了私募基金行业的工商注册,这也挫伤了基金机构的积极性。
我市前几年通过倍增计划并购母基金(15亿)和产业投资母基金(10亿)成立的12只子基金中,仅有1只子基金由东莞本土机构管理,其他均为外地机构,外地机构缺乏对东莞本土企业的投资欲望,三者的错位,导致母基金效益低下。
为此,建议进一步利用我市股权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培育本土投资机构,让其服务东莞企业上市,打造投资闭环,让本土投资机构用东莞投资人的钱,投资东莞本土企业,促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把税收留在东莞,造福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东莞市民。
1.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市金融工作局牵头,组织有潜力企业进行相关培训:
(1)不定期邀请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交流
(2)到证券交易所、代表上市企业参观交流
2.加强对接通道
(1)由政府牵头,行业主管部门或相关协会承办,定期组织大型投融资路演会或行业专项对接会;
(2)不定期遴选东莞优质项目,组织全省或全国知名机构,开展精准对接会。
3.加大对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1)把适用对象的单一门槛转变为梯级门槛,根据基金投资对东莞本土企业投资规模的不同,分层次降低对其基金实缴规模的门槛。
(2)增加基金管理机构落户奖励的额度和精度。如把最高奖励从1000万提升到1500万,同时改变计算方式,把“按总规模给予奖励”变为“按总规模与莞企投资规模给予奖励”。
(3)增加对管理机构的税收返还额度及机构高管的税额返还名额。
(4)由政府牵头,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专项基金,在选取基金管理人时,降低对东莞投资机构的基金管理规模门槛。
(5)设立专项产业引导基金,在选取基金管理人的时候,应重点选取熟悉东莞本土企业、对东莞有感情的管理人,同时加大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的返投比例(或对东莞企业投资比例),让东莞的资金更好留在东莞,为东莞企业创造价值。
(6)在成立相关母基金和设立子基金时,应有一定比例子基金交由东莞本土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专用于投资东莞的项目。
提案者: 罗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