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不合理用药形式多样,例如无明确指征、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其中以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错误最为突出。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出现,要求医疗机构在药品服务上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而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整体水平不高,药学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重医轻药”的观念,不重视药学服务工作,导致药学服务人员的配备不足,药学服务在辅助医师用药决策和患者用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也无法得到体现。其次,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药品数量少,部分药品供货仍存在问题,采购平台上有但实际上生产厂家仍供货不足,拖延药品送货时间,导致断供现象出现,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第三,上下级用药不衔接,由于各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都具有独立性,药品目录上没有有效衔接,患者从医院转诊回社区治疗时,治疗药品由于衔接不好,经常面临更换的局面,从而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第四,由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数量多、分布广,达到398家,绝大多数站点发药人员为非药学专业人员,导致药品和处方规范管理、处方点评和审核工作难度较大。以上因素都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 议:
一、转变药学服务观念,药学人员要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药学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物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和处方规范管理、处方点评和审核工作,促进用药合理性提高。
二、尽快建立医联体、区域内上下用药衔接的规章制度,明确上下用药衔接方面的权利义务、职责分工,建立全市统一的上下级衔接用药目录,同时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长处方管理制度, 统一临床路径、统一服务监管,加强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三、倡导“互联网+药事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药学服务。智慧药学咨询,微信、“网络药师”自动审方、APP留言咨询端口,为患者答疑解惑。开展智慧药品配送管理,实现快速、安全、准确送达,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现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节省药房人力和空间成本。
四、探索家庭药师签约制。随着老龄化进程日趋加速,慢性疾病所带来的合理用药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面对的患者群也是慢性病老年患者,借鉴佛山南海区家庭药师全程管理患者用药模式,将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使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职能前移,让药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对慢病患者实施以药物治疗管理为核心的全程健康管理工作,拓展惠民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