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督查压力的持续增加,东莞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每年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我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市财政局公布的2018年度财政预算报告,2018年我市共投入58.73亿元用于推进我市污染防治工作,占当年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6.72%;2019年,继续投入财政资金38.83亿元用于推进我市污染治理攻坚;今年1月21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我市将在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50条内河涌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预计今年在环境治理领域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然而,与环境治理所需的巨大投入相比,财政支出部分的资金远远不足。环境治理项目资金投入与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支出存在重大缺口,亟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新的增量资金。

  目前,政府投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模式(传统模式)和社会投资人参与投资模式两种,其中社会投资人参与投资模式主要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两种,PPP模式是当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的主要途径,我市近年来的部分环境治理项目也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是,随着国家对PPP模式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今年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相关规定,压缩了PPP模式的运用范围,对部分环境治理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当前的政策环境,一些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提出“项目+土地资源”综合平衡方案,既以项目周边或相关的土地出让收益反哺项目,吸引社会投资人参与部分公益类项目的投资,达到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较大投入的项目的目的。目前,该方案已在轨道交通领域大范围实施(TOD模式,即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城市公交站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也已有成功的案例。2018年8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财环规〔2018〕86号),其中提到应大力探索EOD模式(即生态引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效果。文件发布后,许多地方城市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对接项目,但截止目前尚未查询到成熟的实施案例。

  
建    议:
  为推动我市环境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积极研究创新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推动EOD模式落地实施。具体建议为:

  一、 研究制定EOD模式实施方案

  市政府牵头,组织发改、财政、环保、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研究制定EOD模式实施方案。具体包括:1、市政府:推动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出台,解决EOD项目落地的合法合规性问题;2、发改局:甄选成熟项目,推动项目立项;3、财政局:牵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平衡项目整体资金方案;4、环保、水务部门:代表市政府作为EOD项目的最终业主方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监督项目运行,评估实施成果;5、自然资源局:解决项目用地的收储及土地供应,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推动项目用地招拍挂流程,确保配套用地的收益权全部或部分用于反哺EOD项目。

  二、 推动EOD模式落地试点并在全市推广

  鉴于目前EOD模式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提高EOD模式落地成功概率,防范风险,建议首个项目可以由市政府授权市属国有企业作为社会投资人参与实施。市属国有企业作为主要投资人以财政注资或自有资金设立项目公司,采用银行贷款或引入其他社会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建设,达到以较少财政资金撬动较大环境治理项目建设的目的。待项目落地实施后,总结项目经验,并在全市内推广。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