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体情况

  2019年,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2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14家,市级孵化器60家;孵化面积188.3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39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9家。2018年全市在孵企业总收入达306亿元,在孵企业知识产权申请数2225件,R&D经费支出47.4亿元。

  1、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

  目前,全市共有32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有14家建设了各类孵化载体。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打造“华科城”品牌,建设了9个系列孵化园区(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双创基地1家),累计孵化企业898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上市公司1家(创业板IPO),市倍增计划企业7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2019年园区企业总产值47亿元。

  2、三旧资源改造建设孵化器

  目前,我市通过“三旧”资源改造建设孵化器的项目共53个,占全市孵化器总量约47.78%,并涌现出了常平科技园、高盛科技园、新基地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孵化器的代表性园区。

  3、龙头科技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

  发挥中集集团、元创时代公司、澳星科技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方面的优势,建设以优势龙头企业所属产业为主导的专业孵化器,吸引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或创业团队入园孵化。

  二、存在的问题

  1、孵化器产权分割专项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2015年,东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项目准入受理、产权分割与登记、监督管理等条款。政策到期前,共有5家国家级孵化器获得资格准入认定。2019年5月,东莞市科技局修订出台了孵化器产权分割专项政策,但仍未有孵化器项目实现分割销售。

  2、仍未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

  从全市镇街的孵化器分布情况来看,75%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松山湖、南城、莞城、东城、常平、虎门、寮步,但仍然有洪梅、中堂、望牛墩、长安、沙田、石排、企石、谢岗等8个镇街暂未开始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茶山、凤岗、高埗、麻涌、桥头、塘厦等6个镇街的孵化器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

  3、专业孵化器建设与周边城市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专业孵化器已成为各地培育重点产业发展的载体。2019年,广东省共有313家专业孵化器,东莞仅37家,占比11.8%,跟广州(30%)、深圳(15%)、佛山(14%)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形成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孵化器集群。

  
建    议:
  1、鼓励镇街所属资产公司统筹镇属及村组集体厂房物业,建设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实现新业态、新产业高效聚集

  引入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单位等专业机构开展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研究,统筹厂房物业进行统租统改、综合整治,优化产业空间,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灵活多元的经营场地需求。对于承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成效、科技创新指标,以及年纳税额达到一定额度的,可通过磋商交易等机制对其租期、租金给予适当优惠。

  2、鼓励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挖掘存量用地资源,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鼓励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在符合城乡规划、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3、促进镇街与新型研发机构紧密合作,搭建多层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创新支撑网格化发展

  鼓励各镇街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方面取得新增突破,鼓励镇街与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取得深入发展。引导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点到镇街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多节点支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