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
第20200285号的会办意见
市生态环境局:
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关于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工作的建议》(第20200285号)收悉。结合市财政职能,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对于政协提案中提出“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我局表示是支持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我市已实现对包括水污染防治工程在内的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包括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及绩效自评全覆盖。同时,我局每年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选取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
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近年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相关水污染治理项目,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水质自助检测站建设经费”、“寒溪水-东引运河、石马河流域内河涌排污口调查工作经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现场终端运营费”、“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项目”、“同沙水库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已全面纳入市级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我局在批复项目预算的同时也批复绩效目标,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单位对项目进行绩效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送我局,我局对单位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并要求预算单位将抽查审核意见向社会公开,其中:2017年,我局专门委托第三方对“同沙水库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设计涵盖了前期工作、项目管理、项目质量、项目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出具的评价结果反馈预算单位进行应用整改,完善管理,提升项目效益。
未来一段时期,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水污染治理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在强化预算部门绩效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会同预算部门进一步强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
东莞市财政局
2020年7月4日
市生态环境局:
市政协提案第20200285号《关于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工作的建议》收悉。经与贵局沟通,我集团作为提案协办单位主要针对第3点“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第5点“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提出相关经验做法,有关情况如下:
一、运营评价方面
目前,水务集团旗下运行有城镇污水处理厂20家(其中2家处在调试运行阶段),处理规模为159万吨/日,接收运维的污水管网约5076.938公里、泵站114座。为对各项目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价,并监督其日常运行,现状我集团主要的评价方式为:
一是通过定期收集各项目的生产运营数据,并形成相关生产运营简报等手段来对各项目的运营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二是每季度对污水厂开展巡查评分工作,主要巡查内容分为运营质量水量指标、运营单耗指标、运营现场管理、运营档案管理、运营计划分析管理、化验室管理、设备仪表仪器管理、厂容厂貌管理等八大项。
三是根据《全市污水管网一体化实施方案》及水生态建设PPP项目协议有关约定,明确提出排水管道、泵站的维护质量考核需符合《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城镇排水管道检测技术规程》《排水管道功能等级评定标准》《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城镇排水设施接入和接收技术规范》及《地下工程建设中排水设施保护技术规程》等国家及其他相关的现行行业技术标准或规范,如国家、省、市、县出台具体考核管理办法或新的相关标准、规范、规定或规程,按新标准执行。目前全市截污主干管考核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水生态PPP项目考核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由镇街业主部门进行考核,运营绩效考核结果与排水管网运营维护服务费用挂钩支付。
下来随着集团信息化的逐步建设,将通过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控制、检测等手段,汇总、整理、分析各项目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各类可能影响正常运行的异常情况,进而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同时,为提升集团精细化管理水平,将持续完善各类制度建设、事故应急处理体系、人员组织架构等内容,确保各项目持续安全高效运行。
二、建设评价方面
根据2019年市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我集团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指标和2020年下达的工作任务,目前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考评指标主要为项目的进度和投资,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等较少纳入考评指标中。水务集团涉水污染防治的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别:污水处理厂项目、截污管网项目和污泥处理项目。结合我集团现行工程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目前我集团内部管控和评价工作主要如下:
一是制定集团工程建设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和各季度计划任务,每月形成集团建设工程项目情况简报,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进度评价,督促直属企业按计划任务推进项目进度。
二是结合市发改局对我市建设项目投资统计工作,梳理形成各工程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每月统计各项目投资数据,结合项目进度情况分析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三是对部分项目推行参建单位考核评价工作,结合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情况和参见单位日常工作和项目材料整理情况进行评分,对于多次评分不合格的参建单位,纳入我集团黑名单并上报市级主管部门。
四是对部分项目推行建材飞行检测工作,不定期对项目采用的建材进行抽检并通报抽检结果,凡检测不合格的建材,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级主管部门。
对于开展全市建设项目效果考核评价工作,我集团提出建议如下:
(一)建议考核评价工作从工程效果,完成时限,工程投资,质量安全事故等多角度设置评价标准。
(二)考核评价工作应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之中,明确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并及时更新与完善,以求做到对工程建设效果的准确、及时的评估。
三、财务评价方面
我集团现无针对投资额、经济指标等指标进行考核评价的机制,目前主要是配合市发改局、市财政局提供相关财务投资数据开展考核评价。该方面建议以市发改局、市财政局意见为准。
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方面
目前,我集团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渠道一是设96968供水客服热线,受理范围包括供水业务咨询、业务受理、报障报漏等;二是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东莞阳光热线、市信访局及集团邮箱等渠道接收投诉信访类件。
下来我集团计划以96968客服热线为基础,打造统筹集团五大板块的客户服务中心,定位为集团的信息窗口、业务窗口、宣传窗口。主要职能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96968客服热线、网上营业厅的业务受理;二是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东莞阳光热线、市信访局、数字城管等政府热线及信访平台的业务对接处理;三是集团客户服务宣传及标准化建设、舆情监控及处理;四是集团各业务板块客户服务评价及监督;五是承接集团值班室功能。受理业务范围包括集团供水、排水、管网、工程、环保等业务的办理、咨询及投诉等。
市生态环境局:
转来《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提案第20200285号》收悉,经研究,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关于建立水污染防治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一)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已完工程的验收和移交运营工作
一是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地下雨污排水管网摸查工作,共摸查出排水管网19746公里,其中污水及合流管网7167公里,并启动了对缺陷管网检测修复、雨污错接漏接混接问题管网整改等工作,着力推动建设清晰健康的地下雨污水收集管网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已完工程的验收和移交运营工作。水生态一至四期管网工程建设任务及通水任务均已完成,建设量及通水量均为2323公里。水生态五期管网工程建设任务量为1558公里,已建成1555公里,完成率99.8%;通水任务量为1558公里,已通水1550公里,完成率99.5%;主干管网已完成检测1128公里,通水移交1148公里;综合整治工程截污次支管网任务量为3106公里,已建成1914公里,完成率61.6%;已通水1286公里,完成率41.4%。
(二)加快构建东莞市“智慧水务平台”工作
为落实市领导建设智慧水务的指示要求,科学推进智慧水务项目规划建设,我市对相关涉水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需求分析,经过多次的会议讨论与方案修改,基本完成了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
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由智慧水务应用系统平台和石马河流域、东引运河流域和磨碟河片区前端感知网络,实现重要供水水源地、河流的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在智慧应用方面主要建设全市涉水业务平台,包含:水旱灾害防御指挥、排水管理、供水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环境管理、流域综合调度系统等系统,初步形成智慧水务框架体系,提升水务业务智慧化管理水平。
二、关于建立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的相关制度
以改善水质为目标,制定了《东莞市2020年镇街(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对各镇街断面水环境质量情况、内河涌水质情况、污水治理设施提质增效情况、污水接驳及源头雨污分流工作情况、工作落实情况及社会舆情等五方面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价,首次将全市711条内河涌水质纳入考核范围,督促落后镇街(园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改善。
三、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部逐步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量化工作任务,系统科学精准推进。印发实施《2020年全市各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清单》及《2020年全市各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务要点》,明确了今年水污染治理22项重点任务要点及12项专项工作清单,并按流域细化为13项重点攻坚任务清单,将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一一量化,梳问题,找短板,抓落实。严格按照任务清单,明确重要节点完成时限和完成内容,紧盯关键责任人,定期通报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污染防治周周有进度、月月有成效。
东环函〔2020〕156号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28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兰建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市财政局和市水务集团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水污染防治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一)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已完工程的验收和移交运营工作。
一是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地下雨污排水管网摸查工作,共摸查出排水管网19746公里,其中污水及合流管网7167公里,并启动了对缺陷管网检测修复、雨污错接漏接混接问题管网整改等工作,着力推动建设清晰健康的地下雨污水收集管网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已完工程的验收和移交运营工作。水生态一至四期管网工程建设任务及通水任务均已完成,建设量及通水量均为2323公里。水生态五期管网工程建设任务量为1558公里,已建成1555公里,完成率99.8%;通水任务量为1558公里,已通水1550公里,完成率99.5%;主干管网已完成检测1128公里,通水移交1148公里;综合整治工程截污次支管网任务量为3106公里,已建成1914公里,完成率61.6%;已通水1286公里,完成率41.4%。
(二)加快构建东莞市“智慧水务平台”工作。
为落实市领导建设智慧水务的指示要求,科学推进智慧水务项目规划建设,我市对相关涉水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需求分析,经过多次的会议讨论与方案修改,基本完成了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
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由智慧水务应用系统平台和石马河流域、东引运河流域和磨碟河片区前端感知网络,实现重要供水水源地、河流的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在智慧应用方面主要建设全市涉水业务平台,包含:水旱灾害防御指挥、排水管理、供水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环境管理、流域综合调度系统等系统,初步形成智慧水务框架体系,提升水务业务智慧化管理水平。
根据智慧水务项目建设工作安排,计划于近期组织召开智慧水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总体方案汇报,确定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下一步启动整个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应充分满足流域治理及全市涉水平台建设需求;同时,落实全市水务行业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验收等标准规范制定工作。
二、建立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的相关制度
完善并制定治污工作管理、考核制度。起草实施制定《东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污水管网检测制度》,《东莞市排水管理办法》、《东莞市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试行)》等10多项管理制度。制定考核方案,全面促进水质改善。以改善水质为目标,制定了《东莞市2020年镇街(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对各镇街断面水环境质量情况、内河涌水质情况、污水治理设施提质增效情况、污水接驳及源头雨污分流工作情况、工作落实情况及社会舆情等五方面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价,首次将全市711条内河涌水质纳入考核范围,督促落后镇街(园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改善。
三、完善水污染防治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完善财务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我市已实现对包括水污染防治工程在内的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包括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及绩效自评全覆盖。同时,我局每年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选取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市级财政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
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近年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相关水污染治理项目,如“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水质自助检测站建设经费”“寒溪水-东引运河、石马河流域内河涌排污口调查工作经费”“重点污染染在线监控现场终端运营费”“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项目”“同沙水库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已全面纳入市级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我市在批复项目预算的同时也批复绩效目标,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单位对项目进行绩效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送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对单位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并要求预算单位将抽查审核意见向社会公开,其中,2017年,市财政局专门委托第三方对“同沙水库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设计涵盖了前期工作、项目管理、项目质量、项目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出具评价结果反馈预算单位进行整改,完善管理,提长效益。
接下来,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水污染治理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部门绩效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会同预算部门进一步强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评价指标系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
(二)完善工程建设评价工作。
目前,我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考评指标主要为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投资进度,目前针对污水处理厂项目、截污管网项目和污泥处理项目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主要评价工作如下:
一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和各季度计划任务,每月形成建设工程项目情况简报,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进度评价,督促企业按计划任务推进项目进度。
二是结合市发改局对我市建设项目投资统计工作,梳理形成各工程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每月统计各项目投资数据,结合项目进度情况分析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三是由市务集团对部分项目推行参建单位考核评价工作,结合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情况和参见单位日常工作和项目材料整理情况进行评分,对于多次评分不合格的参建单位,纳入黑名单并上报市级主管部门。
四是由市水务集团对部分项目推行建材检测工作,不定期对项目采用的建材进行抽检并通报抽检结果,凡检测不合格的建材,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级主管部门。
(三)完善运营评价工作。
我市为加强对各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的运营效果评价工作,监督其日常运行情况,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定期收集各项目的生产运营数据,并形成相关生产运营简报等手段来对各项目的运营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二是每季度对污水厂开展巡查评分工作,主要巡查内容分为运营质量水量指标、运营单耗指标、运营现场管理、运营档案管理、运营计划分析管理、化验室管理、设备仪表仪器管理、厂容厂貌管理等八大项。
三是根据《全市污水管网一体化实施方案》及水生态建设PPP项目协议有关约定,明确提出排水管道、泵站的维护质量考核需符合《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城镇排水管道检测技术规程》《排水管道功能等级评定标准》《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城镇排水设施接入和接收技术规范》及《地下工程建设中排水设施保护技术规程》等国家及其他相关的现行行业技术标准或规范,如国家、省、市、县出台具体考核管理办法或新的相关标准、规范、规定或规程,按新标准执行。目前全市截污主干管考核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水生态PPP项目考核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由镇街业主部门进行考核,运营绩效考核结果与排水管网运营维护服务费用挂钩支付。
对于开展全市建设项目效果考核评价工作,我局将从如下方面开展:一是考核评价工作从工程效果,完成时限,工程投资,质量安全事故等多角度设置评价标准;二是考核评价工作应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之中,明确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并及时更新与完善,以求做到对工程建设效果的准确、及时的评估。
四、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市正在逐步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已完成《东莞市污水处理服务费审核工作规程》、《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督管理办法》、《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管分级监管工作方案》、《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异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响应工作指引(试行)》,正在制定《关于加强全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量化工作任务,系统科学精准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印发实施《2020年全市各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清单》及《2020年全市各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务要点》,明确了今年水污染治理22项重点任务要点及12项专项工作清单,并按流域细化为13项重点攻坚任务清单,将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一一量化,梳问题,找短板,抓落实。严格按照任务清单,明确重要节点完成时限和完成内容,紧盯关键责任人,定期通报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污染防治周周有进度、月月有成效。
五、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目前,我市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渠道一是设96968供水客服热线,受理范围包括供水业务咨询、业务受理、报障报漏等;二是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东莞阳光热线、市信访局及集团邮箱等渠道接收投诉信访类件。
另外,市水务集团计划在原96968供水客服热线的基础上,打造统筹五大板块的客户服务中心,定位为集团的信息窗口、业务窗口、宣传窗口。主要职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96968客服热线、网上营业厅的业务受理;二是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东莞阳光热线、市信访局、数字城管等政府热线及信访平台的业务对接处理;三是服务宣传及标准化建设、舆情监控及处理;四是客户服务评价及监督;受理业务范围包括集团供水、排水、管网、工程、环保等业务的办理、咨询及投诉等。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8月24日
办理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财政局,水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