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入学升学条件的放开,寄宿制学校班级规模逐渐扩大,教师和学生日渐增多,校医务室医师等资源短缺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应急救护和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等方面,与师生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寄宿制学校的医务条件差。校医务室资源紧缺,医务人员缺乏,由于待遇薪酬不高,所招聘的医务人员的水平也不高,对于寄宿学校学生容易出现的很多突发状况,也不能及时的科学处理,很多情况下学生生病都是联系家长,由家长接回外出就医。但很多寄宿学生家离学校比较远,白天父母上班,有些小病小痛的,学生往往也不愿意请假,怕耽误课,贻误病情。由于校医室医生水平有限,学校经常要请外面医院的医生来对师生进行卫生安全讲座,但这样讲座的次数非常有限。如果校医可以“一医多能”,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就可以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预防近似教育、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等;对教师进行紧急救治技能培训、职业病防治培训等,这些都是师生亟需加强的知识与能力。
  二、寄宿制学校学生生病容易相互影响。寄宿学校学生集中,有些疾病可能会相互传染,往往一传就是一大片。尤其是每年春秋季的流行病毒高发季节,经常出现一班大多数人生病的情况,导致班级停课。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和学生的健康状况等,对师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的防护和扼制病情的发生。
  三、学生健康档案建立管理欠缺。很多学校有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但缺少一份重要的资料,就是学生的健康档案。如果有专业的医资条件,校医如医院一样可以实行电子化办公,可以和卫生服务站、医院等联网,为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共同会诊,对学生的病情、用药、时间等都有进行记录,为学生建立一份健康档案,这对学生的疾病预防、术后康复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
  
建    议:
  1.将学校卫生室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学校卫生服务应该是公共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各级卫生部门并没有把学校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来,甚至完全忽略。加强学校卫生室和学校医疗队的建设,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点寄宿制学校。校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二为一,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协调,对地理位置相对较为集中的学校,可以考虑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在学校或学校边,由卫生部门、教育部门根据学生人数,按相关规定标准,为兼校医的服务站医生不住学校卫生防疫经费。学校可按相关规定提供相应的医疗器械与设备,同样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利润,诊治费用等按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生在校医室看病治疗,符合条件的,同样享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兼校医的服务站医生由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协同管理、考核。

  3.统筹实行“支医”制度。对于不够条件设点卫生服务站的寄宿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可根据各卫生机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到校“支医”。教育部门为学校建好卫生室,配套好所需的药品、器械和设备。出台相关规定,对做寄宿学校“支医”的医生在评优、晋职等方面适当照顾,在绩效工资发放方面适度倾斜。

  4.增设校医编制,公开招考校医。政府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人数,增设校医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资质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寄宿学校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同时配套出台考核、晋职等规定,提高校医待遇,吸引具有医疗服务能力又不能进入医院等卫生部门工作的人长期从事学校医疗卫生服务。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他们的健康与成长。


提案者: 杨秀
返回
顶部